[实用新型]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9435.7 | 申请日: | 2014-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敏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刘玉玲 |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内障 手术 晶体 娩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
背景技术
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方法,在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时,医生需要借助工具将晶体核娩出。目前经常采用的工具是用一次性注射器临时制成的,每次手术时,医生需要拿一个一次性注射器,用手将针尖弯折一定角度,借此将晶体核娩出。在这个过程中,针尖弯折的角度完全凭医生的经验进行,经常出现弯折角度不合适,需要反复调整的情况,严重影响手术效率。而且,采用这种简单工具,娩出效果不佳,娩出时晶体核容易滑脱,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另外,在手术过程中,有时需要向眼内注入清洗液清洗,医生需要再去拿其他清洗工具,增加了医疗用品的消耗,也浪费了宝贵的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防止晶体核滑脱、提高手术效率的晶体核娩出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两铲钩和一注射器本体,两铲钩前段以同一角度向同一侧弯曲,弯曲后前段所在平面与铲钩后段所在平面呈15-20度角,两铲钩为中空结构且其上设有小孔,两铲钩后端通过一T形连接管与注射器本体前端进液口连通,铲钩外壁设有防滑纹。通过两个具有合适弯度的铲钩来夹持住晶体核,再将其娩出,增加了与晶体核的接触面积,并且铲钩上设有防滑纹,增大摩擦力,可保证娩出时的力度,防止晶体核滑脱,充分保证娩出的效率。另外,在铲钩上设若干小孔,铲钩与注射器连通,需要向眼内注入清洗液时,可直接利用注射器吸入清洗液,推注时,清洗液通过若干小孔流出,扩大清洗面积,保证冲洗效果,而且一物两用,节约手术成本。
优选的,两铲钩前段和后段均相互平行。
进一步,两铲钩中间设有一负压吸盘,负压吸盘上表面为凹面,边缘与铲钩连接,后端通过抽吸管与T形连接管连接。铲钩进入晶状体后方时,可进一步通过吸盘吸附晶体核,防止在娩出时晶体核上浮,损伤眼角膜内皮。铲钩和吸盘放到位后,通过注射器将吸盘内的气体抽出,完成吸附。
优选的,负压吸盘与铲钩构成的曲面具有同一曲率,充分保证铲钩和吸盘同时与晶体核吻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多样,可在白内障手术时安全有效地娩出晶体核,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难度,节约了手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铲钩,2、小孔,3、负压吸盘,4、抽吸管,5、防滑纹,6、T形连接管,7、注射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如图所示,包括两铲钩1和一注射器本体7,两铲钩1前段以同一角度向同一侧弯曲,弯曲后前段所在平面与铲钩后段所在平面呈15-20度角,两铲钩1前段和后段均相互平行。两铲钩1为中空结构且其上设有若干小孔2,两铲钩1后端与一T形连接管6的两端连接,T形连接管6的第三端与注射器本体7前端进液口连通,铲钩1外壁设有防滑纹5。两铲钩1中间设有一负压吸盘3,负压吸盘3与铲钩1构成的曲面具有同一曲率,负压吸盘3上表面为凹面,边缘与铲钩1连接,后端通过抽吸管4与T形连接管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敏,未经刘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9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尿结石的中药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