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9080.1 | 申请日: | 2014-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施鸿飞;熊进;陈一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胫骨 平台 骨折 精确 支撑 复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辅助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的精确支撑复位装置,特别涉及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了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其往往由垂直和内、外翻暴力造成,骨折移位多表现为关节面塌陷和/或关节面劈裂,手术治疗时,以关节面塌陷的复位尤为困难,这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手术中对塌陷关节面的复位多采用简易的顶棒或骨刀来完成,其缺陷包括:①操作时依赖于手术医生的个人经验,对关节面塌陷的部位、塌陷的方向和塌陷的程度等只能进行粗略的判断,往往无法准确复位;②顶棒或骨刀等工具缺乏合适的接触表面,在关节面复位时无法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③在复位时缺乏量化手段,无法实现塌陷关节面的精确复位,术中需反复多次进行X光透视才能确定关节面复位的满意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
所述垂直抱紧器为口大底小的杯状结构,右侧外壁为斜坡。
所述外套管侧壁上的方形槽在支撑杆转动至水平时接触连接。
所述外套管侧壁上方形槽用于插入垂直撑开器的尖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操作简便、可对塌陷关节面进行精确量化的复位,体积小、成本低,维修和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三维支撑平台的结构原理立体剖示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伞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在将骨骼固定支架固定在骨折以远骨骼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在将支撑伞、三维支撑平台和骨骼固定支架组装起来的操作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使用三维支撑平台定位塌陷关节面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在将垂直撑开器置入三维支撑平台和骨骼固定支架之间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垂直撑开器进行骨折复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部件如下:
螺纹针1、上螺纹针2、骨骼固定支架3、旋转控制旋钮4、外套管5、支撑伞6、支撑杆7、摆动控制旋钮8、下外套管9、针杆夹头10、下针杆夹头11、垂直抱紧器12、旋转抱紧器13、伞形顶端14、空心槽15、螺纹杆16、垂直撑开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思路为:
借助骨骼固定支架将整个装置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以远的骨骼上,根据手术前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和CT)准确预判塌陷关节面的位置和塌陷程度,相应地调解三维支撑平台,使其对准关节面塌陷的部位,最后通过垂直撑开器对塌陷关节面进行支撑复位。
下面具体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9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水呼吸器呼吸舱
- 下一篇:一种柔性横轴减摇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