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迎风岸带消减风浪和净化水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9061.9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锋;韩士群;范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迎风 消减 风浪 净化 水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迎风岸带消减风浪和净化水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水体中风浪消减所采用技术,多采用单一的措施,如采用毛竹桩+竹排、水泥桩或木桩或钢管等制作的消浪桩;这种措施不但消减风浪的效率低,且对因风浪扰动引起的悬浮物含量的消减作用有限;同时,无法对沉降下来的悬浮物进行有效的固定。
这种单一的风浪和悬浮物消减设施及技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在迎风岸带的开阔性水体中,因风浪的回流击打作用,该设施无法有效抵抗风浪的长期扰动和破坏作用,特别是在台风来时,常常轻易被台风损坏;二是牢固性差,不经久耐用,易损坏;三是使用区域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迎风岸带消减风浪和净化水体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迎风岸带消减风浪和净化水体的装置,包括一排以上的消浪桩、线状物和网片;每排消浪桩有两根以上、且固定在迎风岸浅水区的硬泥中;线状物垂直绑在同一排消浪桩的上、中、下部各一道以上、并将同一排消浪桩连为一体结构;网片并挂在线状物和/或消浪桩上。
消浪桩以不露出水面为准。
在风浪扰动强烈的开阔性水体的迎风岸带处,采用上述迎风岸带消减风浪和净化水体的装置把较大风浪分割成小水流,降低其对岸线冲刷,上述装置结构牢固、消减风浪效率高,同时有净化水体的作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消减风浪净化水体的效果,在消浪桩的下风向、且在迎风岸的浅水带设有挺水植物种植区。
上述植物种植区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生长、固定后,可以有效的消减小风浪扰动和沉降悬浮物,减少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和提高水体透明度。既可以防止风浪对岸基冲刷影响,也可以阻隔、降低蓝藻大量堆积产生黑臭,并有效吸收和利用蓝藻带来的营养盐。其种养设施形状、面积可根据水文、湖流及种养需要灵活设置。
在消浪桩下部、靠近岸边处种植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把水体中高含量的悬浮物沉降、过滤并截留到植物种养区内。利用消浪桩、挺水植物进行有效组合,既能消除大的风浪扰动和冲刷影响,又能为水生植物快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净化水体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对岸基固定和保持提供有利条件。
待挺水植物长到一定高度(植物高度不低于30cm,且以露出水面为宜)后,把其根部用粘土和网片包裹成球状,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挺水植物生长的牢固性。在水体中风浪较小的季节条件下栽植,以保证植物前期有较好的生长环境,待水体较大风浪来临前,植物已经成功定植于水体中,可以有效消减经消浪桩分离后的小风浪扰动,并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同时,植物根部可以把沉降下来的悬浮物进行有效固定。该技术方案不但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植物净化水体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风浪对迎风岸带的冲刷和破坏作用,并增加岸带边际的湿地面积和缓冲带的宽度,对迎风岸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消浪效果,同时保证装置的稳固性,网片顶部与消浪桩顶部齐平,网片底部深入到水体中1.2-1.8m。
为了保证装置的牢固性,提高消浪效果和净水能力,同一排消浪桩中,每两个消浪桩为一单元,且同一单元的两消浪桩固定成人字形,相邻两单元间距为1.5-2.0m。
根据常见来风的风向(风向出现频率占到常见来风的60%以上)、常年水深情况及水位最大变幅资料,确定所要采用的消浪桩的长度和材料,如上所述,在上风向处可以把消浪设施固定成人字形,也即是每处消浪桩沿着主风向方向采用两根桩进行固定。
为了提高消浪效果和增强装置的稳固性,线状物为绳索或铁丝,线状物有两道以上。
为了保证消浪效果,消浪桩的顶端不低于常年平均水位的水面下20cm。
为了保证消浪效果,同时减少风浪对植物种养区的冲击,增强装置的稳固性,网片的网孔孔径不大于2cm。
为了保证网片能有效的展开,同时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提高消减风浪净化水体的效率,网片下端坠有由石子灌装而成的石龙。
采用上述装置,可以有效消减8级以下的大风浪。
为了进一步增强消浪桩的稳固性,保证消浪效果和净水能力,同时节约材料,消浪桩由钢管、木桩或水泥桩固定,消浪桩为直径为不小于38mm、壁厚为3-4mm的空心管或为直径不小于10cm的实心水泥桩,消浪桩固定在迎风岸浅水区的硬泥中的深度不小于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9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在保护环境中放置表壳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除去汞的组合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