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料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8172.8 | 申请日: | 2014-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涂岂铭;李启达;李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岂铭;李启达;李仲明 |
| 主分类号: | B65G47/256 | 分类号: | B65G47/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盘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导料盘,尤指提供一种防止卡料达到导料顺畅,进而提升电子元件传送速度及效率的导料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体积极小的电子元件,例如:被动元件或各种电子晶片等,其通常利用一电子元件分类机进行送料、检测、分类等步骤,藉以输送已完成制程的电子元件进行如电容量阻质等的测试作业,且可依据测试结果予以分级分类,以确保电子元件的质量,藉使该电子元件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时,可使电子装置稳定运作。
现有电子元件分类机的入料装置主要由一送料盘及一送料轨道所组成,该送料盘用以承接欲进行检测的电子元件,并以震动方式将各电子元件沿其周缘依序输送至送料轨道上,各电子元件再于送料轨道上震动前进至预定夹取的位置,以利于进行后续的检测作业,惟前述现有电子元件分类机的入料装置于实际使用时,仍具有以下所述的诸多缺点:各电子元件利用该送料轨道上进行输送时,除容造成磨损的情形外,通常亦会因碰撞轨道侧壁,而造成各电子元件无法顺利前进,更由于电子元为轻质量的料件,经常会发生料件因挤料或非正常传导方向角度,导致移动力不足而卡料等情形,而必需以人工手段予以排除,造成作业上许多不便。
请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8-40529号专利,其一种复合型的振动式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在一个圆盘型振动体电子元件供给信道的下游端连接一直线型振动体的电子元件供给信道所构成;上述的圆盘型振动体设置了电子元件供给信道及电子元件筛选部,当圆盘型振动体被驱动产生振动时,可使电子元件随着螺旋状的供给通道缓缓上升,并同时进行电子元件的排列整列及筛选等工作,直到具有直线状的电子元件供给信道的直线型振动体,再以往复振动方式振动该直线型振动体以运送电子元件直线前进。
再参考中国台湾新型第M445465号,其一种振动送料盘的筛选结构,其于送料路径中设置筛选结构来筛选对象,而筛选结构是由分流段、筛选段与输出段组成,分流段有多列分列路径可输送物料前进,而筛选段的多列导引路径分别设有转向槽,用以分别转换对象的排列方向,而输出段间隔设有数个排料口,可用以排出姿态不良的对象;然而由于转向槽均与所对应导引路径呈约90度的交会,当电子元件传送交会处非常容易卡料,再者,排料口在排出姿态不良电子元件亦会发生卡料现象,相对令其输送效果大打折扣而影响输送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导料盘结构其提供一种防止卡料达到导料顺畅,进而提升电子元件传送速度及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导料盘结构其至少包含有至少一进料轨道及至少一第一筛料孔;其中该进料轨道可供将复数电子元件依序往前导送,而该进料轨道具有一导料沟槽并衔接一转向沟槽,且该导料沟槽与该转向沟槽衔接处为一导弧沟部,并且该导弧沟部呈圆弧型:而该第一筛料孔邻设该转向沟槽的末端,该第一筛料孔一侧衔设一斜锥型的导沟,且该导沟宽度相对于该第一筛料孔端缘往该导沟另侧渐缩。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色在于:电子元件于进料轨道传送前进该转向沟槽时,可顺沿导弧沟部传送,不仅防止卡料,更能达到导料顺畅;进而当电子元件在非传送方向角度型态时,即被导入第一筛料孔处以排除,并藉由导沟防止卡料,整体提升电子元件传送速度及效率。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导料盘邻近该转向沟槽的末端设有抵制盖件,而该抵制盖件近该导料盘端缘具一缺口,以使该抵制盖件与该导料盘间形成一间隙。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盖件与该导料盘为一体成型。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导料盘设有复数第一螺孔,而该抵制盖件相对复数第一螺孔设有复数第二螺孔,并藉由螺件以螺设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二螺孔以使该抵制盖件锁固于该导料盘。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抵制盖件设有一凸部以定位。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二筛料孔孔径宽度大于电子元件尺寸。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一筛料孔孔径宽度大于电子元件宽度,且该第一筛料孔孔径宽度小于电子元件长度。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导料沟槽与该转向沟槽形成一夹角角度,而该夹角角度介于90度与15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防止卡料达到导料顺畅,进而提升电子元件传送速度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立体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岂铭;李启达;李仲明,未经涂岂铭;李启达;李仲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8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