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7660.7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毛洪财;王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27/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蒸 两级 吸收 第二 溴化锂 式热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属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工艺中存在大量中温废热资源,直接排放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热源,而且还会产生热污染,采用冷却水冷却需要消耗大量的冷却水,另外这些有废热的地方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高温热源,需要消耗大量的高品质的能源来供给。在这样的场合采用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使用冷却水的条件下可有效的回收废热余热,制取较高温度热源。但以往的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均为单效流程,如图1所示,它主要有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6、吸收器7、热交换器5、浓溶液泵4、冷剂泵3、蒸发器冷剂循环泵8、控制机组(图中未示出)及连接各部件的管路等组成,制热流程是废热源进入蒸发器和发生器传热管内,在发生器1中,来自吸收器的稀溶液被废热源加热产生制热冷剂蒸汽,稀溶液浓缩为浓溶液。浓溶液由浓溶液泵4经溶液热交换器5送至吸收器7。制热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中被冷却水冷凝变成冷剂水,冷凝热由冷却水带出机外,冷剂水经冷剂泵3加压送至蒸发器冷剂水液囊,再由蒸发器冷剂循环泵8打入蒸发器6传热管表面,吸取废热源的热量而蒸发。蒸汽被吸收器7中的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成稀溶液,产生的吸收热加热吸收器7管内要制取的高温热源。单效流程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制取的热源温度与废热热源温度相比,升温范围仅30℃左右,且还受冷却水温度限制,热源升温幅度无法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制取的热源品位受限,对于用热需求品位高的生产工艺就无法满足。特别是对于废热源温度较低的情况,采用传统的单效流程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由于升温幅度有限无法制取高品质的热源供用生产工艺或生活使用,使中温废热无法回收利用而白白浪费,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加。如何回收利用中(低)温废热源,制取出更高品位的热源满足生产工艺或生活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中(低)温废热源驱动,使用冷却水条件下,提高热源升温幅度,制取更高品位热源的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浓溶液泵、冷剂泵和蒸发器冷剂循环泵,所述机组增加了一只闪蒸器,同时将吸收器分为一级吸收器和二级吸收器,将溶液热交换器分为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配备一只稀溶液泵和一只闪蒸冷剂循环泵,二级吸收器和闪蒸器处于同一腔体内,一级吸收器和蒸发器处于同一腔体内,发生器和冷凝器同一腔体内,废热源进入蒸发器和发生器,溶液循环串联,浓溶液先进入二级吸收器变为中间溶液,再进入一级吸收器变为稀溶液,稀溶液进入发生器浓缩为浓溶液,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剂水分二路分别送至蒸发器液囊和闪蒸器液囊,一级吸收器制取的高温冷剂水进入闪蒸器闪发,闪发的冷剂蒸汽在二级吸收器中,被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产生的吸收热加热管内要制取的高温热源。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将二级吸收器和闪蒸器所在的腔体置于上方,一级吸收器和蒸发器所在的腔体置于下方。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将一级吸收器、蒸发器、发生器和冷凝器处于在同一筒体内,中间用隔板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所述废热源串联先进蒸发器再进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所述废热源串联先进发生器再进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所述废热源并联进入发生器和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7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可调角度的太阳能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