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瓦楞辊抛光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6634.2 | 申请日: | 2014-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强 |
| 主分类号: | B24D3/28 | 分类号: | B24D3/28;B24D1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楞 抛光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瓦楞辊抛光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含矿物砂的尼龙抛光轮对瓦楞辊进行抛光,由电机带动尼龙轮高速旋转,尼龙抛光轮的转轴垂直于瓦楞辊的中心轴,这样,使尼龙抛光轮的软质表面与瓦楞辊的齿面接触,其软质表面被瓦楞辊的齿面磨损后与之嵌合,从而进行抛光。尼龙抛光轮的厚度一般只可嵌合瓦楞辊中的7到8个齿,抛光其他齿时,需要停机将尼龙抛光轮卸下,转动瓦楞辊后再次对准再进行抛光。
由于尼龙抛光轮需要磨损后再抛光,抛光过程中又需要频繁地停机,因此抛光效率非常缓慢。其次,在抛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工作环境,因为尼龙轮自身具有很多空隙,其吸水性比较强,故无法在抛光过程中加水来降低粉尘污染;而且由于尼龙抛光轮的表面过软,导致抛光效率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效率高的瓦楞辊抛光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瓦楞辊抛光轮,所述抛光轮包括可设于抛光机的轴上的套筒以及套设固定于所述套筒上的齿轮,所述齿轮具有可与待抛光的瓦楞辊的齿相啮合的齿。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为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金属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瓦楞辊抛光轮在抛光时,其套筒可设于抛光机的轴上,其齿轮可与瓦楞辊的齿相啮合,抛光机带动齿轮沿着待抛光瓦楞辊的轴向小幅度来回振动,便可以进行抛光,无需磨损抛光轮与瓦楞辊啮合,且需要抛光瓦楞辊的其他齿时,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转动瓦楞辊,带动齿轮转动,然后继续抛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瓦楞辊抛光轮的具有较高的抛光效率。
再者,齿轮的材料为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其表面不会过于柔软,且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齿轮在磨削抛光过程中可根据瓦楞辊齿的形状变化逐渐改变自身的齿轮形状,使该抛光轮尽量与被加工瓦楞辊齿的齿顶齿低全部贴合紧密,这样,抛光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齿轮较为耐磨,且自身的空隙较少,可以用于含水、含油的工作环境中,所以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瓦楞辊抛光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瓦楞辊抛光轮包括套筒100以及套设固定于套筒100上的齿轮200,齿轮200具有可与待抛光的瓦楞辊的齿相啮合的齿201。本实施例中,套筒100为金属套筒,齿轮200为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齿轮。
该瓦楞辊抛光轮在抛光时,其套筒100可设于抛光机的轴上,其齿轮200 可与瓦楞辊的齿相啮合,抛光机带动齿轮200沿着待抛光瓦楞辊的轴向小幅度来回振动(本实施例中,其振幅为左右15毫米),便可以进行抛光,无需磨损抛光轮与瓦楞辊啮合,且需要抛光瓦楞辊的其他齿时,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转动瓦楞辊,带动齿轮转动,然后用齿轮的其他齿继续抛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瓦楞辊抛光轮的具有较高的抛光效率。
再者,齿轮200的材料为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其表面不会过于柔软且耐磨,且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的齿轮200在磨削抛光过程中可根据瓦楞辊齿的形状变化逐渐改变自身的齿轮形状,使该抛光轮尽量与被加工瓦楞辊齿的齿顶齿低全部贴合紧密,这样,抛光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树脂结合剂混合金刚石齿轮较为耐磨,且自身的空隙较少,可以用于含水、含油的工作环境中,所以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强,未经李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