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捻线落筒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6517.6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1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丁德光;林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德光 |
主分类号: | D01H1/10 | 分类号: | D01H1/10;D01H1/34;D01H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1 浙江省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捻线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设备上提供绳料的器械,特别是一种捻线落筒一体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绳料器械有捻线机与落筒机,由于捻线的速度与落筒的速度上大不一样,两机是分开的,因此占地面积相对来说就比较大,每台机子都要一人,操作不方便,因为原先是采用齿轮传动变速的,线的粗细更换时要换挂轮,调节不方便,收卷时排线不精准;器械维护费用高,运行也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捻线落筒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捻线落筒一体机,整体有捻线装置和落筒装置,所述的捻线装置包括捻线驱动器1、料座2、机架3、捻线转架4、放卷装置5,放卷装置5安装在料座2上,料座2安装在捻线转架4上,捻线转架4安装在机架3上,捻线驱动器1与捻线转架4传动连接,线6绕过捻线转架4上的若干个辊轮与收卷装置7连接;所述的落筒装置包括收卷装置7、落筒驱动器8、往复装置10,落筒驱动器8用齿轮传动变速装置与收卷装置7和往复装置10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机是捻线装置上的线6直接与落筒装置上的往复装置10连接,收卷装置7与往复装置10用无级变速装置9传动连接,将捻线装置与落筒装置安装在一起,组合成一体。
所述的落筒装置上的收卷装置7的转速与捻线装置上的捻线转架4的转速同步;所述的捻线转架4上的线6至少2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2、操作方便又安全;3、线粗细更换时不用换挂轮,调节方便,排线精准;4、设备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捻线驱动器、2-料座、3-机架、4-捻线转架、5-放卷装置、6-线、7-收卷装置、8-落筒驱动器、9-无级变速装置、10-往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参照图1,图的左面是捻线装置,图的右面是落筒装置。整体有捻线装置和落筒装置,捻线装置包括捻线驱动器1、料座2、机架3、捻线转架4、放卷装置5,放卷装置5安装在料座2上,料座2安装在捻线转架4上,捻线转架4安装在机架3上,捻驱动器1与捻线转架4传动连接,线6绕过捻线转架4上的若干个辊轮与收卷装置7连接;落筒装置包括收卷装置7、落筒驱动器8、往复装置10,落筒驱动器8用无级变速装置9与收卷装置7和往复装置10传动连接,两装置之间是以线6绕过辊轮与落筒装置上的收卷装置7连接,见图中的小箭头线6与大箭头连接,大箭头上与往复装置10上的往复沟槽配合,来回 往复运动,把线6绕在收卷装置7的线锭上,这样往复排线出来就会达到精准。使原先两台机械分别生产,组合成一体化生产,既减少的人员,又减小了机械的占地面积,从而又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更方便的是当更换粗细线时不用换挂轮,排线精准;整机运行稳定,而且维护费用低。这样将捻线装置与落筒装置安装在一起,组合成一体,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又减少生产人员。在这里需指出的是两机组合不是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要将收卷装置7上的转速与捻线装置上的捻线转架4的转速同步。一般来说,线6至少要2根才能捻成股线。转架4是在捻线驱动器1的带动下转动,线6有几根,经过转架4的转动捻成股线,因此转架4的圆周上按股线根数安装几个辊轮,如图转架4左右都一样,辊轮是安装在转架4上的。
如图1右边所示,落筒装置包括收卷装置7、落筒驱动器8、无级变速装置9、往复装置10,收卷装置7和往复装置10用无级变速装置9与落筒驱动器8传动连接。落筒装置原先采用的是齿轮传动变速装置,因此当需要更换粗细线时,则要更换挂轮,操作时很不方便,费工又费时。现在采用无级变速装置9就很方便了,也不需要更换挂轮了。
以上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以优选方式的实施例,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但均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德光,未经丁德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S曲线软牵伸装置
- 下一篇:纺丝机侧吹风余风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