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5508.5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韩红亮;李跃旭;吴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H3/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成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稳定 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壁炉,一般是采用燃烧燃气进行取暖,为了扩大取暖面积,将暖风送的更远,都在壁炉在设有送风的风机,而这种可送风的壁炉风机送出来的风对燃烧器的火焰有影响,造成燃烧紊乱,燃烧不充分;浪费燃气。而且现有的壁炉风机的出风口太大,风力也不够集中,使得送风距离较近,不方便取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风机送出的风对燃烧器的火焰不会造成影响,燃烧稳定,送风距离远的壁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燃烧器2,稳压阀3,主控阀4,点火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包括后壳11和前壳12,所述的壳体1内燃烧器2的上部固定有风盒5,风盒5内固定有风机组件50,所述的前壳12的上部设有出风口7,所述的风盒5的前面设有风盒出口8,所述的风盒出口8到前壳12后壁的距离H为0-12cm。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盒5包括后方形部51及前鸭嘴形部52,风盒出口8设置在前鸭嘴形部52的前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盒5由后底板501、前底板502及上罩503固定连接而成;底板501、前底板502的左、右两侧延伸有折边5011;上罩503包括顶板5031,顶板5031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左侧板504、右侧板505,左侧板504、右侧板505与折边5011固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盒5固定在后壳11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2与风盒5之间设有隔板9,隔板9与前壳12之间留有间隙10。
本实用新型壁炉的风盒出口距离前壳出风口较近,风机送出来的风会直接送出壁炉,而不会进入到壁炉内,不会对燃烧器的火焰造成影响,可使燃烧器的燃烧稳定。风盒包括后方形部及前鸭嘴形部,这样可使风机送出的风能集中送出,增加送风距离。
【附图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燃烧稳定的壁炉,其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燃烧器2,稳压阀3,主控阀4,点火机构6;所述的壳体1包括后壳11和前壳12,所述的壳体1内燃烧器2的上部固定有风盒5,风盒5内固定有风机组件50,所述的前壳12的上部设有出风口7,所述的风盒5的前面设有风盒出口8,所述的风盒出口8到前壳12后壁的距离H为0-12cm,风盒出口与前鸭嘴形部尽可能靠近。本实用新型壁炉的风盒出口8距离前壳出风口7较近,风机送出来的风会直接送出壁炉,而不会进入到壁炉内,不会对燃烧器的火焰造成影响,可使燃烧器的燃烧稳定。
风盒5包括后方形部51及前鸭嘴形部52,风盒出口8设置在前鸭嘴形部52的前面。其中风盒5由后底板501、前底板502及上罩503固定连接而成;底板501、前底板502的左、右两侧延伸有折边5011;上罩503包括顶板5031,顶板5031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左侧板504、右侧板505,左侧板504、右侧板505与折边5011固定。由于风盒5设有鸭嘴形部52,这样可使风机送出的风能集中送出,增加送风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风盒5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后壳11上,并在风盒5后部设有防护罩54。
燃烧器2与风盒5之间设有隔板9,隔板9与前壳12之间留有间隙10,隔板9为倾斜设置,前高后低。燃烧器2产生的暖气可从间隙10流入到风盒出口8,再经风机产生的风送出壁炉。
前壳12上还设有套在燃烧器2上的反射罩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5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