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材料防弹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3738.8 | 申请日: | 2014-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平;张雷鸣;梁勇;韩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郭百涛 |
| 地址: | 212314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防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弹板,尤其是一种复合材料防弹板,能有效起到防弹功能。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目前的防弹材料可通过利用自身硬度改变子弹形状并降低其动能来实现防弹,或者通过自身形变吸收子弹动能来实现防弹。经检索发现,专利号200720143291.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弹板。该防弹板包括由至少2层单层构成的叠层和位于叠层顶部、底部的聚合物膜,各单层包括单向定向的增强纤维和基质材料,相邻两单层的纤维方向存在0°-90°的夹角。申请人经研究后认为,有必要研制防弹性能更加优良的防弹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材料防弹板,能大幅吸收子弹动能,防弹性能更加优良,有利于提高人员存活的可能性。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材料防弹板,包括两侧分别为迎弹侧和非迎弹侧的表层,其特征是,所述表层的非迎弹侧设有至少两套内层,各内层分别由靠近表层的钢丝网和远离表层的纤维树脂层构成;所述表层、纤维树脂层的材质分别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所述钢丝网目数为至少4目。
采用该结构,当子弹高速击中防弹板表层时,材质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层具有良好的韧性,可吸收子弹的穿刺能量;子弹穿过表层后即冲击内层的钢丝网,钢丝网具有良好的抗穿刺性能,可进一步减少子弹的动能;子弹穿过内层钢丝网后即冲击内层的纤维树脂层,材质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纤维树脂层也具有良好的韧性,可进一步吸收子弹的穿刺能量;这样,在两套以上内层的叠加作用下,子弹动能被大幅度吸收,使其无法完全穿透整个防弹板,从而实现防护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钢丝网为防弹钢丝网。更优选地,所述钢丝网目数为4-18目。更优选地,所述钢丝网的材质为304不锈钢、316不锈钢、普碳钢、或锰钛合金钢。优选地,所述表层的厚度为0.5-3mm。
优选地,所述表层、纤维树脂层的材质分别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玄武岩纤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维、连续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之一;或者,所述表层、纤维树脂层的材质分别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PP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PE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PET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PA6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PEK树脂复合材料之一。
优选地,所述纤维树脂层由至少两层单向纤维片材构成;所述各单向纤维片材的材质分别为连续纤维平行分布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更优选地,所述纤维树脂层中,相邻单向纤维片材的纤维方向存在夹角。更优选地,所述夹角为直角。
优选地,所述防弹板由表层、内层经热塑性复合压合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创新地采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和钢丝网以特定结构构成防弹板,能大幅吸收子弹动能,防弹性能更加优良,有利于提高人员存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为子弹射击方向。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单向片材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为纤维方向。
图3为两层图2单向片材叠加的示意图。
图4为更多层图2单向片材叠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防弹板包括两侧分别为迎弹侧和非迎弹侧的表层1,表层1的非迎弹侧设有至少两套内层2(本实施例设有六套),各内层2分别由靠近表层1的钢丝网2-1和远离表层1的纤维树脂层2-2构成;表层1、纤维树脂层2-2的材质分别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钢丝网2-1目数为至少4目(本实施例为4-18目,各钢丝网2-1的目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钢丝网2-1拥有良好的抗冲击及防穿刺功能,与纤维树脂层2-2复合后可提供主体结构强度。
钢丝网2-1为防弹钢丝网。钢丝网2-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316不锈钢、普碳钢、或锰钛合金钢(例如22SiMn2TiB)。表层1的厚度为0.5-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3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