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3713.8 | 申请日: | 2014-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谢启明;王任侠;许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海佳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5/00 | 分类号: | F16K15/00;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指示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列车制动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在列车制动系统中,通过对压缩空气的流向控制以及压力控制,达到列车制动的目的。在制动系统中,大量的运用了气动阀来实现监控和诊断功能。传统的供气阀,功能单一,不具有监控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供气阀,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除提供止回作用外,,还可提供通过止回阀的压缩空气压力差信号,以对通过止回阀的流量进行指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其阀体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上部和下部贯通,所述出气通道与进气通道的中部连通,且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同侧,所述进气通道上部设有气压阀,所述进气通道的下部设有内台阶,所述内台阶与出气通道通过文氏管连通。
具体地,所述气压阀包括盖形螺母,所述盖形螺母与气流通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盖形螺母设有螺母内腔,阀杆,所述阀杆上部设有阀杆内腔,所述阀杆上部滑动套设于螺母内腔,所述阀杆内腔与螺母内腔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和阀座,所述阀座下部固定设置在进气通道内,所述阀座上部支撑在阀杆下边缘。
具体地,所述阀杆上部滑动密封套设于螺母内腔,所述盖形螺母侧壁开有通气的气孔。
具体地,所述进气通道气流入口和出气通道气流出口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通过止回阀文氏管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降,使得制动系统可以通过对压力降进行计算,从而完成对通过该止回阀的流量进行指示的作用,阀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于维护检修;可以调节弹簧的压缩量,调节止回阀打开压差,便于调试;除提供供气速率的压差信号外,还可提供供风时的声音信号,便于操作人员判断供风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的俯视图。
图中:1.阀体,2.气流通道,3.进气通道,4.出气通道,5.气流入口,6.气流出口,7.气压阀,8.内台阶,9.文氏管,71盖形螺母,72.螺母内腔,73.阀杆,74.阀杆内腔,75.压缩弹簧,76.阀座,77.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流量指示的止回阀,阀体1内部设有气流通道2,气流通道2包括进气通道3和出气通道4,进气通道3的上部和下部贯通,出气通道4与进气通道3的中部连通,且气流入口5和气流出口6开设在阀体1的同侧,进气通道3上部设有气压阀7,进气通道3的下部设有内台阶8,内台阶8与出气通道4通过文氏管9连通,压缩空气通过文氏管9时将会产生压力差,通过对压力差大小进行监控,即可粗略获得通过文氏管9的压缩空气流量,气压阀7包括盖形螺母71,盖形螺母71与气流通道2上部固定连接,盖形螺母71设有螺母内腔72,阀杆73,阀杆73上部设有阀杆内腔74,阀杆73上部滑动套设于螺母内腔72,阀杆内腔74与螺母内腔7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75,和阀座76,阀座76下部固定设置在进气通道3内,阀座76上部支撑在阀杆73下边缘,阀杆73上部滑动密封套设于螺母内腔72,盖形螺母71侧壁开有通气的气孔77,进气通道3气流入口5和出气通道4气流出口6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海佳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海佳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3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