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材料用收卷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860.3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瑶;陆梅;沈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日久新能源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28 | 分类号: | B65H7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伊美年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材料 用收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卷机构,尤其是一种薄膜材料用收卷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薄膜材料收卷过程中,一般采用胶带把薄膜材料与卷心机构贴合,如图1所示,此种方法使薄膜材料与卷心机构贴合处产生的台阶,在收卷过程中,利用过渡胶带在贴合胶带的台阶处贴合过渡,使台阶阶级增多,落差减缓,从而减小台阶棱角对薄膜材料造成的较小面积的压迫,避免薄膜材料变形产生压痕,该薄膜材料收卷机构的缺点在于,在薄膜材料每收卷一圈时,都要设置过渡胶带以防止薄膜材料变形产生压痕,收卷复杂,浪费时间的同时,生产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防止压痕,收卷方便,且生产成本低的薄膜材料用收卷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材料用收卷机构,包括卷心机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心机构本体上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部分别沿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上、下对称设置并用于固定薄膜材料端部的内侧固定壁和外侧固定壁,所述内侧固定壁和所述外侧固定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薄膜材料的厚度,同时在所述外侧固定壁的端部连接有一个以所述卷心机构本体的中心轴为轴心的弧形壁,且所述弧形壁与所述卷心机构本体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薄膜材料的厚度,通过内侧固定壁和外侧固定壁固定薄膜材料端部,并通过弧形壁有效防止压痕,不仅结构简单,收卷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低。
优选地,在所述内侧固定壁和/或所述外侧固定壁的内表面设有一层磨砂防滑层,通过该磨砂防滑层增加薄膜材料端部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解决收卷机构初始转动过程中薄膜材料端部易脱落的问题。
优选地,在所述卷心机构本体外表面设有一层软性介质层,进一步借助着软性介质层的特性,释放垂直挤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了薄膜材料的压痕、压伤以及破损。
优选地,所述软性介质层为TPU、TPE、TPR、TPV或CPE弹性体软性介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侧固定壁和外侧固定壁固定薄膜材料端部,并通过弧形壁有效防止压痕,不仅结构简单,收卷方便,而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磨砂防滑层增加薄膜材料端部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解决收卷机构初始转动过程中薄膜材料端部易脱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借助着软性介质层的特性,释放垂直挤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了薄膜材料的压痕、压伤以及破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构示意图;
其中:1卷心机构本体,2内侧固定壁,3外侧固定壁,4弧形壁,5磨砂防滑层,6贴合胶带,7过渡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一种薄膜材料用收卷机构,包括卷心机构本体1,卷心机构本体1上设有一个开口,开口的两端部分别沿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上、下对称设置并用于固定薄膜材料端部的内侧固定壁2和外侧固定壁3,内侧固定壁2和外侧固定壁3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薄膜材料的厚度,同时在外侧固定壁3的端部连接有一个以卷心机构本体1的中心轴为轴心的弧形壁4,且弧形壁4与卷心机构本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薄膜材料的厚度,通过内侧固定壁2和外侧固定壁3固定薄膜材料端部,并通过弧形壁4有效防止压痕,不仅结构简单,收卷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低,同时在内侧固定壁3和外侧固定壁4的内表面设有一层磨砂防滑层5,通过该磨砂防滑层5增加薄膜材料端部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解决收卷机构初始转动过程中薄膜材料端部易脱落的问题。
在卷心机构本体1外表面设有一层软性介质层(图上未画出),进一步借助着软性介质层的特性,释放垂直挤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了薄膜材料的压痕、压伤以及破损,该软性介质层(图上未画出)为TPU、TPE、TPR、TPV或CPE弹性体软性介质层。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日久新能源应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日久新能源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2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