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用预穿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819.6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伍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庆华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透析 用预穿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预穿定位器。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设备、材料的不断改进,在急危重症的抢救过程中,急诊血液净化技术在有效地清除炎症介质和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清除毒物,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治疗的机会。建立一条良好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是保证急诊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充分血透的首要条件,而双腔深静脉置管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有效等特点,是行急诊血液净化血管通路首选。
但是,采用双腔深静脉置管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原来的针头为斜面结构,其穿刺定位困难,当找不到静脉的时候,容易将静脉壁穿破,形成伤口,出血,由于依靠手工经验操作,进而造成穿刺困难,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用的血液透析用预穿定位器。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圆锥形定位头、针孔、穿刺针体、内孔、针座、前支撑臂、活动轴、后支撑臂、连接杆,穿刺针体的后端为针座,穿刺针体的前端为圆锥形定位头,靠近圆锥形定位头一侧的针体上设有针孔,针孔连接到穿刺针体内腔的内孔;所述的针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连接后支撑臂,所述的后支撑臂通过活动轴连接前支撑臂。
上述的前支撑臂的外端设有辅助支撑脚,辅助支撑脚的外侧设有软垫。
上述的后支撑臂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的连接杆沿着滑槽滑动,并通过固定钮固定在滑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采用圆锥形定位头,对血管损伤小,适合多次穿刺,不必担心将静脉壁穿破;二是加长的穿刺针体可以反复穿刺,达到静脉的深度;三是针孔设置在靠近圆锥形定位头一端的一侧,避免对血管造成刺伤,进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提供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四是通过前、后支撑臂以及连接杆的定位调整作用,可以避免手工经验操作带来的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滑槽的连接图;
上图中:圆锥形定位头1、针孔2、穿刺针体3、内孔4、针座5、前支撑臂6、活动轴7、后支撑臂8、连接杆9、辅助支撑脚10、滑槽11、固定钮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锥形定位头1、针孔2、穿刺针体3、内孔4、针座5、前支撑臂6、活动轴7、后支撑臂8、连接杆9,穿刺针体3的后端为针座5,穿刺针体3的前端为圆锥形定位头1,靠近圆锥形定位头1一侧的针体上设有针孔2,针孔2连接到穿刺针体3内腔的内孔4;所述的针座5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9连接后支撑臂8,所述的后支撑臂8通过活动轴7连接前支撑臂6。
其中,前支撑臂6的外端设有辅助支撑脚10,辅助支撑脚10的外侧设有软垫,可以使病人感觉更舒适。
另外,参照附图2,后支撑臂8的内侧设有滑槽11,所述的连接杆9沿着滑槽11左右滑动,并且并通过固定钮12固定在滑槽上,起到准确的定位作用,避免手工操作带来的抖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是采用圆锥形定位头,对血管损伤小,适合多次穿刺,不必担心将静脉壁穿破;二是加长的穿刺针体可以反复穿刺,达到静脉的深度;三是针孔设置在靠近圆锥形定位头一端的一侧,避免对血管造成刺伤,进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提供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四是通过前、后支撑臂以及连接杆的定位调整作用,可以避免手工经验操作带来的风险;另外,可以在支撑臂上设有刻度,从而使定位更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庆华,未经伍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2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