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耦合指针式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077.7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赖克中;张健荣;邹景孝;李建荣;谭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2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指针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天线移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耦合指针式移相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天线在通信建设、信号覆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相器作为基站天线的重要部件,可以有效实现基站天线波束下倾角的动态调整,在大角度下倾时水平面覆盖无畸变、伴随交叉极化等情形,有效的提高邻扇区抗干扰性能与覆盖性能。因此,移相器作为实现连续调节电下倾角的关键部件,对于改善、提升扇区信号覆盖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耦合指针式移相器,使其工作在2500MHz~2690MHz的LTE频段,并能够实现预定设计的功率赋值及分配功能,从而提升上旁瓣抑制及零点填充,进而改善扇区信号覆盖,特别适合用于连续调节电下倾角及功率赋值、分配的基站天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耦合指针式移相器,包括一介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1)上设有一第一移相导轨(31)、一第二移相导轨(32)、一耦合臂(2)、一滑动导孔槽(4)和一阻抗变换节(6);所述滑动导孔槽(4)、第一移相导轨(31)和第二移相导轨(32)呈同心圆弧设置,所述耦合臂(2)一端和阻抗变换节(6)一端通过一第一绝缘螺钉与所述介质板(1)固定连接,所述阻抗变换节(6)另一端、第一移相导轨(31)两端和第二移相导轨(32)两端相隔一预定距离分别设有同轴线接地焊接平台(5),所述耦合臂(2)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绝缘螺钉(7)与所述滑动导孔槽(4)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相导轨(31)和第二移相导轨(32)线宽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臂(2)和所述介质板(1)之间设有一绝缘垫片(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臂(2)由数个不同线宽的阻抗变换节(6)连接为长条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介质板(1)为单面的FR4覆铜板材、F4B覆铜板材、Rogers覆铜板材或可焊接的金属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电下倾角的连续调节;
2、设计按一定比例进行功率赋值及分配,从而达到抑制旁瓣以提升上旁瓣抑制与零点填充指标,进而改善扇区信号覆盖;
3、工作在1710MHz~2690MHz频段,可用于LTE网络的建设。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2细节的放大示意图。
图示说明:1-介质板,2-耦合臂,31-第一移相导轨,32-第二移相导轨,4-滑动导孔槽,5-同轴线接地焊接平台,6-阻抗变换节,7-第二绝缘螺钉,8-绝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耦合指针式移相器,包括一介质板(1),所述介质板(1)上设有一第一移相导轨(31)、一第二移相导轨(32)、一耦合臂(2)、一滑动导孔槽(4)和一阻抗变换节(6);所述滑动导孔槽(4)、第一移相导轨(31)和第二移相导轨(32)呈同心圆弧设置(滑动导孔槽设置于同心圆弧外侧,第二移相导轨设置于同心圆弧内侧,滑动导孔槽与第一移相导轨之间有一第一预定距离,第一移相导轨与第二移相导轨之间有一第二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小于第二预定距离),所述耦合臂(2)一端和阻抗变换节(6)一端通过一第一绝缘螺钉与所述介质板(1)固定连接,所述阻抗变换节(6)另一端、第一移相导轨(31)两端和第二移相导轨(32)两端相隔一预定距离分别设有同轴线接地焊接平台(5),所述耦合臂(2)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绝缘螺钉(7)与所述滑动导孔槽(4)滑动配合。
特别的,所述第一移相导轨(31)和第二移相导轨(32)线宽相同;所述耦合臂(2)和所述介质板(1)之间设有一绝缘垫片(8)(即第一绝缘螺钉和第二绝缘螺钉与介质层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绝缘垫片和第二绝缘垫片)。绝缘垫片保证了耦合臂与介质板之间的耦合距离,保证了耦合馈电设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2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