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眼型回接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60588.5 | 申请日: | 2014-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新超;张新文;柴建奇;程相伟;孙澜江;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3/038 | 分类号: | E21B33/038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 地址: |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开***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扩眼型回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井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扩眼型回接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钻井作业采用尾管固井后,都面临着由于尾管和上层套管段固井质量不佳,水泥浆胶结程度差等因素导致的环空水、气窜问题。环空带压严重制约油气井的生产,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在常规尾管固井结束后,如果后期出现水、气窜,则需要进行回接作业,即在上层套管内部再下入一层套管,而该层套管需要插入前期固井使用的尾管悬挂器附带的回接筒中,这一插入过程需要一个辅助工具即回接插入头,现有的回接插入头是一种简单的引导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回接筒内灰塞未清除干净导致的插入头无法进入回接筒,或者插入不完全导致的密封失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眼型回接工具,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回接插入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由于回接筒内灰塞未清除干净导致的插入头无法进入回接筒、插入不完全导致的密封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扩眼型回接工具,包括本体、密封圈、空心板、保护管、旋转翼、导引头、钢丝刷、扩眼头,本体的中部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安装有密封圈;本体的下端内壁与保护管的上端外壁固定安装在一起;空心板固定安装在本体的下端内壁上,空心板的下端抵靠在保护管的上端;空心板的周向均布有不少于两个的进液孔;保护筒的下端外壁与导引头的上端外壁固定安装在一起;导引头的周向均布有不少于两个的出液孔;旋转翼位于空心板和导引头之间的腔体内,旋转翼的上端设有上轴头并能转动地安装在空心板的中心孔内,旋转翼的下端设有下轴头并能转动地安装在导引头的中心孔内;下轴头的下端穿过中心孔并与扩眼头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扩眼头的上部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不少于一圈的钢丝刷组,每一圈钢丝刷组包括沿周向均布的至少两个钢丝刷,扩眼头的下部外壁上均布有不少于两个的棱形突起,扩眼头内轴向设有液流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导引头的下端可设有第一锥面。
上述扩眼头的下端可设有第二锥面。
上述本体的下端内壁与保护管的上端外壁之间、保护筒的下端外壁与导引头的上端外壁之间、扩眼头的上端与旋转翼的下端转轴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
上述本体的中部可设有三个密封圈槽,三个密封圈槽内分别安装有一个密封圈;或/和,环形槽内均布有六圈钢丝刷组。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旋转翼在套管内流体流动冲刷作用下旋转,从而带动扩眼头旋转,旋转的扩眼头通过棱形突起和钢丝刷完成对回接筒内壁的二次扩眼和修复作业,可以有效避免回接作业中由于回接筒水泥未扫除干净造成的密封不良、回接头无法进入回接筒导致的回接失效或者拔套管等复杂事故,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导引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空心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密封圈,3为空心板,4为保护管,5为旋转翼,6为导引头,7为钢丝刷,8为扩眼头,9为进液孔,10为出液孔,11为空心板的中心孔,12为导引头的中心孔,13为棱形突起,14为第一锥面,15为第二锥面,16为上轴头,17为下轴头,18为液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05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民用北斗系定位测量装置及其测绘方法
- 下一篇:防滑安全卡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