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书本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0323.5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2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静 |
主分类号: | A47B23/06 | 分类号: | A47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书本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对书本进行支撑,从而方便用户进行阅读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读书时大都是将书本放置在书桌上,两眼的视线与书本斜交,时间一长,将造成用眼疲劳,因此人们在读书时有时会将书本拿在手中,但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用笔做标记的地方还是习惯要将书本放在书桌上,非常麻烦,影响读书阅读的质量。
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喜欢随时随地看书,例如在较阴暗的角落下看书,或者在台灯下看书,但由于角度遮挡,这样的看书方式将有可能导致书页照明不足,在光强不足的情况下看书轻则导致用眼疲劳,重则造成过早近视等症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还发现:随着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手机的兴起,阅读的途径,除了传统书本外,还逐渐过渡到电子途径,广大学生及成年人开始利用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而如何对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同样成为了阻碍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手机等进入阅读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阅读保健用的,且可对书本进行支撑,从而方便阅读的支撑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书本支撑架,其包括:一个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的一端连接一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内设置第一发光体;一个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的一端连接一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内设置第二发光体;一个配置在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之间且连接该第一合页与该第二合页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体展开后具有第一工作状态且弯曲后具有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互隔离并分别夹持书本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相互邻近并相互配合夹持书本的两侧,进而将书本收纳在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之间;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同一端的一部分,且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工作状态下绕一个轴心旋转并与所述第一合页及第二合页形成倾斜角以支撑所述第一合页的主体部分、第二合页的主体部分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主体部分,且所述轴心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一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体及第二发光体的发光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分别包括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或第二夹持部的长度方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包覆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夹持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上分别设置条形防滑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防滑凹槽的开设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由其底边向上开设一个第一裂纹,所述第二合页由其底边向上开设一个第二裂纹,所述第一裂纹与第二裂纹之间形成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裂纹与第二裂纹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及第二合页上分别设置多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书本支撑架可由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同一端的一部分组成一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合页的主体部分、第二合页的主体部分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主体部分的支撑部,从而节省材料,另外,使用时可由分别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合页的第一、第二夹持部夹持书本的两侧,从而起到固持书本的作用,所述第一、第二夹持部内设置的第一、第二发光体可在使用时对书本起照明作用,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光强,避免用眼疲劳,所述书本支撑架在使用时既可用于支撑书本,又可用于支撑与该书本支撑架尺寸相匹配的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手机等,应用十分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书本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书本支撑架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书本支撑架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能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静,未经陈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0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