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0032.6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换向器 注塑 用防压 定位 模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用模芯座,具体涉及一种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
背景技术
现有电喷燃油泵在电枢绕线挂钩焊接后要进行密封注塑来保护电枢。随着汽车燃油泵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的铜换向器已逐步被碳换向器取代。但由于碳材料本身的强度限制,在原有密封注塑过程中出现了碳换向器注塑后碳片开裂脱落的偶发情况,发生几率在1%左右,尤其是碳片压裂后却尚未脱落,这种情况很难被检测出来,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和潜在风险。
现有电喷燃油泵平面碳换向器电枢注塑模具中的模芯座心轴采用通孔固定,使得注塑压力直接作用在碳换向器表面上,换向器受到了轴向的压力。同时,现有模芯上碳换向器采用直孔定位,在注塑时由于存在注塑初期出料口压力不平衡的情况,使得换向器发生倾斜的可能,换向器的侧壁和表面与模芯座发生挤压,换向器受到径向和轴向的压力。以上原因均易导致碳换向器注塑后碳片开裂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解决了碳换向器在注塑时出现的碳片开裂脱落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包括座体、用于放置芯轴的中心孔和用于放置换向器的凹陷,凹陷位于座体一端,中心孔位于凹陷中心并贯穿整个座体,所述的中心孔包括贯通连接的上半孔和下半孔,所述的上半孔的直径大于下半孔。
所述的上半孔与下半孔连接处设有倒角,让换向器表面与模芯座保持0.2-0.3mm间隙,使得注塑压力作用在心轴上,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轴向的压力。
在所述凹陷的内壁上设角度为1~10°的外退拔,在注塑时即使发生注塑初期出料口压力不平衡的情况,换向器发生倾斜后换向器的侧壁和表面与模芯座也不会碰撞发生挤压,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压力。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本模芯座的中心孔采用台阶孔设计,使得注塑压力作用在芯轴上,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轴向的压力。模芯座上在凹陷内壁追加了角度为1~10°的外退拔,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压力。从而解决了碳换向器在注塑时出现的碳片开裂脱落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质量隐患和产品潜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模芯座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模芯座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平面碳换向器注塑用防压定位模芯座,包括座体1、用于放置芯轴的中心孔2和用于放置换向器的凹陷3,凹陷3位于座体1一端,中心孔2位于凹陷3中心并贯穿整个座体1,所述的中心孔2包括贯通连接的上半孔21和下半孔22,所述的上半孔21的直径大于下半孔22。
如图4所示,上半孔21与下半孔22连接处设有倒角23,芯轴4被台阶孔固定,让换向器表面与模芯座保持0.2-0.3mm间隙,使得注塑压力作用在心轴上,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轴向的压力。
如图3、图4所示,凹陷3在内壁追加了角度为5°的外退拔31,在注塑时即使发生注塑初期出料口压力不平衡的情况,换向器发生倾斜后换向器的侧壁和表面与模芯座也不会碰撞发生挤压,消除了换向器可能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压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碳换向器在注塑时出现的碳片开裂脱落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质量隐患和产品潜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未经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0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婴儿浴盆控制器
- 下一篇:深部雾化吸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