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9679.7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6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钱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昊电气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0 | 分类号: | H01B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合型 监视 线芯矿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强度高的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
背景技术
在煤矿采煤、起重等场合,电缆即是电能传输线,同时又是抗拉承重线,特别是在采区及附近使用的电缆,随着在作业井内高频率的往返移动和弯曲,采煤机械的等设备的移动,产生较大的拉力,因而需要电缆有较强的抗拉强度。
在这些场合使用的电缆,往往需要有监视线芯,为设备的线路监视系统提供信号,与电源保护装置相连接,在外界有异物进入电缆内部时首先接触到监视层,监视线芯立即将电信号传送到电源安全保护装置,及时切断电源或报警,同时内护套抵抗外界异物的侵入,使绝缘线芯所受伤害减小或免除。但是监视线芯一般线径均较小,现有矿用橡套软电缆的监视线芯多为绞合型或束绞型,在频繁往返移动和弯曲作用下极容易拉断,从而需要频繁更换电缆,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还存在危险隐患。
中国专利200920283135.8公开了一种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其监视线芯由线芯绕软塑料芯螺旋绞合而成,由于软塑料芯线径较小,在频繁往返移动和弯曲作用下仍然容易拉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且可以远程集中控制的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包括护层及包覆于所述护层内相互绞合的若干个动力线芯和监视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线芯包括软钢丝绳芯及复数线芯,其中所述软钢丝绳芯位于中心,所述线芯绕所述软钢丝绳芯螺旋绞合,且绞合节径比为6~20。
所述线芯为单根实心导体、绞合导体或束绞导体。
所述监视线芯为一根,所述动力线芯为三根,且所述监视线芯位于三根所述动力线芯中间。
所述监视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均为三根,且所述监视线芯位于所述动力线芯边缘间隙之间。
所述监视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同心绞合。
所述监视线芯为一根,所述动力线芯为三根,且所述监视线芯外径与所述动力线芯外径相当,所述监视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相绞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能减小监视线芯在移动过程中的应力,使得电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损伤较小,从而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监视线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绞合型监视线芯矿用电缆,具体包括护层1,若干个动力线芯2及监视线芯3,其中所述动力线芯2与所述监视线芯3相绞合,所述监视线芯3包括软钢丝绳芯10及复数线芯11,其中所述软钢丝绳芯10位于中心,所述线芯11绕所述软钢丝绳芯10螺旋绞合,绞合节径比为6~20,所述线芯11为单根实心导体、绞合导体及束绞导体中的一种。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矿用电缆的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所述护层1内具有动力线芯2三根,监视线芯3一根,此时所述监视线芯3位于三根动力线芯2中间,所述三根动力线芯2在外围与其绞合。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所述护层1内具有动力线芯2三根,监视线芯3一根,且所述监视线芯3外径与所述动力线芯2外径相当,此时所述监视线芯3作为第四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2相绞合。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所述护层1内具有动力线芯2三根,监视线芯3三根,此时所述监视线芯3位于两根动力线芯2边缘间隙之间,且相互绞合。
第四实施例
如图5所示,所述护层1内具有等同数量的动力线芯2及监视线芯3,且相互之间同心绞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昊电气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昊电气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9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