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9662.1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卢迎;周琴;罗旭芳;李双双;闵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F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身 上肢 肢体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现有翻身床挡手板不便于双上肢的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如遇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不配合双上肢不断地由挡手板上滑落下来,不能使患者双上肢处于一个完全外展状态,不利于双腋下创面的完全暴露,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双腋下创面粘连,更有甚者在滑落过程中造成患者上肢的再次受伤,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容易造成护患纠纷。而且挡手板由于是一个完全平面的设计,双上肢置于此挡手板之上,双上肢整个创面都与之完全接触,不但不能充分的暴露创面,更有甚者由于牵拉及撕拖的原因,造成可将新长上的上皮破坏掉,阻碍了双上肢创面愈合,延长愈合时间,不但给患者带来长时间的痛苦,更加带来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并且大量的占用了护士的时间,不利于临床护理,为临床护士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有效增加了治疗效果、舒适效果和安全有效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体两侧固定连接有护边,固定架体上方固定连接有凹形上肢台,固定架体下方固定连接有滑槽A和滑槽B,所述滑槽A和滑槽B上通过轱辘与凹形下肢台滑动连接。
所述凹形上肢台和凹形下肢台采用海绵材质,并用软布包裹。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安全有效性: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很好的固定了双上肢,有了一定的安全性,减少了患者双上肢下滑的机会,减少了护患纠纷,在此同时可以将患者双上肢处于一个有治疗目的的外展状态,灵活的设计可以根据临床护理及治疗需要及时改变患者双上肢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完全配合了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
2.增加治疗效果:新型翻身床固定架的设计由于增加了两个支撑架的原因,有效的增加了创面暴露的面积,符合临床护理要求,促进创面愈合,由于此支撑架的可控性操作,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患者双上肢受伤的部位、或创面深浅度进行支撑架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舒适效果:新型翻身床固定架的设计并没有因为单方面的为了治疗目的而忽略了患者的自身感受,两个支撑架设计不但起到了治疗目的,而且由于支撑架的弧度设计,以及采取的两个支撑点减轻了患者上肢处于悬空状态时的酸痛感及不适感,因此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4.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节省时间:新型翻身床固定架的设计使临床护士不会为了使患者双上肢处于外展状态,以及双上肢的不断跌落而反复的重复工作,此固定架的应用只需按时巡视即可,使临床护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凹形上肢台和凹形下肢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身床双上肢肢体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体1,固定架体1两侧固定连接有护边2,固定架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凹形上肢台3,固定架体1下方固定连接有滑槽A4和滑槽B5,滑槽A4和滑槽B5上通过轱辘与凹形下肢台6滑动连接,凹形上肢台3和凹形下肢台6采用海绵材质,并用软布包裹,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的手臂长度,调节凹形下肢台6的位置,方便实用,并且在患者使用时,能够更加舒适,减轻患者的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9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