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7991.2 | 申请日: | 2014-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林;王爱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玉林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G11/10;H01R31/06;H01R13/46;H01R13/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芳;徐关寿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单体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单体电源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圆柱二次充电电池或圆柱超级电容器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或超级电容器或超级电池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电源,它一般会根据负载所需电压和容量的要求,采用多个单体电池或单体超级电容器进行串并联组合,通过串联提高电压,通过并联提高容量。目前的方法是首先将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或单体超级电容器采用一汇流排分别将所有正极连接在一起,再用另一汇流排将所有负极连接在一起,这样即构成一个并联分支。将多个并联分支中对应相同位置的单体电池按照正负极顺序进行连接即构成多个串联分支,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单体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的串并联组合,所以汇流排与电池或超级电容器正负极的焊接、以及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与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之间的固定是组装蓄电池或电池组必须进行的步骤,而且操作也比较麻烦,安全性能也不高。
本实用新型人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装置(公开日为2009.02.18,公告号CN101369649),该装置包括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安装在电池的极端的连接块,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串连接机构,连接块的四周分别设有并联连接机构,串联连接机构内设有与电池的极端电连接的导电片,导电片还引出至并联连接机构的配合面上,使两个分别安装有连接块的电池并联时,两个连接块上的导电片电连接;并且单体电池正极与导电片焊接连接。
现在电池模块和超级电容器模块通过对单体电池或单体超级电容器与连接片进行焊接连接,易造成单体电池和单体超级电容器损伤,且组装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质量管控难。
通过焊接组成的电池模块和超级电容器模块,维修和维护成本高,单体电池和单体超级电容器二次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电池焊接的组装工艺复杂,质量管控难、制造和维护成本高、二次利用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采用焊接组装、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质量管控容易、制造和维护成本低、二次利用率较高的圆柱单体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包括导电部件和绝缘夹具,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绝缘夹具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安装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安装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一个圆柱单体的正极或负极接触式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另一个圆柱单体的负极或正极接触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触式连接为面接触式连接。
或者是:所述接触式连接为三维接触式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呈一体,形成整体绝缘夹具。
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焊接。
或者是: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呈一体,形成整体导电件。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背靠背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背靠背错位布置。
所述圆柱单体是二次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器或超级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对圆柱单体正极和负极不进行任何焊接,使用接触式连接技术,将导电部件与圆柱单体的正和负极进行接触式连接,实现圆柱单体的串联,并联或串并联,且可拆卸;
圆柱单体与导电部件可任意连接和拆卸;导电部件有两个接触装置,其中一个接触装置与正极接触,另一面与负极接触,两个圆柱单体之间用绝缘夹具相连和固定;导电部件有两个接触装置,可以实现面接触或三维接触,两个接触装置可以是反向,同向,借位结构;导电部件可以形成2个以上的圆柱单体进行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采用圆柱单体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与导电部件可任意组合,形成不同电压和容量的电池模块或超级电容模块;2)采用圆柱单体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与导电部件可任意方向进行组合,满足不同空间的需要;3)采用导电部件有两个接触装置实导电接触面接触或导电接触管的三维接触,大大降低接触电阻,代替了传统的焊接连接;4)任意拆卸和连接,工艺简单,维修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二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三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第四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五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第六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七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第八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玉林,未经许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7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