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湍流倒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7697.1 | 申请日: | 2014-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凤合凰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湍流 倒相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湍流倒相管。
背景技术
倒相管在音箱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其本质是一个亥姆赫兹共鸣器,即利用扬声器振膜在箱内空间空气、箱外(自由空间)空间空气与自身空间空气的不同压力比在倒相管道内产生声阻关系而激发倒相管振动的发声器,亦即箱内空气与箱外空气在交互流动过程中通过狭小空间的倒相管时受阻,倒相管内的空气柱受内外空气压力耦合驱动产生被迫振动而发声,在我国的民族乐器埙、箫、笛以及西方的排箫、长笛等乐器都是利用这个原理造成的。
倒相管的气口,即倒相管的空气进出口与倒相管的音质关系较大,尤其是倒相管进气口的造型。如果进气口为90度平直截面造型,极速气流会在气口边沿摩擦产生气噪音,并且空气流动的雷数大,意味着倒相管内空气惯性力占主要地位,空气呈湍流流动状态;如果进气口为圆滑的曲面造型,便不会产生极速气流摩擦的气噪音,同时空气流动的雷数小,意味着倒相管内空气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空气流体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换言之,倒相管内的气流分布越均匀,空气粘性越高,则产生亥姆霍兹共鸣的效率就越高,倒相管的音质越好,而相反,倒相管内的气流分布越紊乱,空气粘性越低,则产生亥姆霍兹共鸣的效率就越低,倒相管的音质越差。
现有的倒相管气口为平直设计,空气呈湍流流动,噪音大,音质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倒相管气流噪音大、共振效率低、音质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湍流倒相管,避免了倒相管气口产生气流噪音,并减少了空气湍流因子影响,提高了亥姆霍兹共振效率,保障倒相管正常音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湍流倒相管,其包括本体以及喇叭形的管口,在所述管口的外表面分布有若干浅圆凹槽以及浅球顶凸起,所述浅圆凹槽与浅球顶凸起按照阴旋叶、阳旋叶旋转方向交错分布。
所述浅圆凹槽分布于所述阴旋叶上,浅球顶凸起分布于所述阳旋叶上。
所述浅圆凹槽以及浅球顶凸起分别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尺寸。
所述浅圆凹槽由管口向本体沿阴旋叶旋转方向尺寸由小到大呈放射状扩散。
所述浅球顶凸起由管口向本体沿阳旋叶旋转方向尺寸不规则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湍流倒相管,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倒相管管口部分设计为一个喇叭形的气口盘,气口盘的曲线平面可避免气流在气口摩擦形成气噪音。
在气口盘上设计若干大小不一下凹的浅凹圆槽与大小不一微凸的微球顶凸起,并将浅凹圆槽与微球顶凸起按照一定的旋转方向有规律扩散分布在气口盘的表面,以此造型来干涉并塑造倒相管气口表面附着的气流形状,使气口附着的空气气流在膨胀与收缩或者说倒相管进气与出气时产生反向旋转,同时让气流按照气口盘上凸凹造型有规律时差运动,以此来破坏倒相管气口湍流的形成条件,并增加倒相管气口表面附着气流的粘性,迟滞倒相管空气的流速,从而降低倒相管的雷数,尽可能使倒相管气流保持或接近层流状态,以提高倒相管的共振效率与音质纯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湍流倒相管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湍流倒相管的管口正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湍流倒相管的管口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湍流倒相管,其包括本体1以及喇叭形的管口2。
参照图2、3,在管口2的外表面分布有若干浅圆凹槽3以及浅球顶凸起4(微凸球顶包),管口2、浅圆凹槽3以及浅球顶凸起4组成倒相管防湍流气口盘6。浅圆凹槽3形状类似锅底,浅圆凹槽3与浅球顶凸起4的尺寸不定,按照阴旋叶5、阳旋叶6旋转方向交错分布,浅圆凹槽3以及浅球顶凸起4分别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尺寸。具体是:浅圆凹槽3分布于所述阴旋叶5上,浅圆凹槽3由管口2向本体1沿阴旋叶5旋转方向尺寸由小到大呈放射状扩散。浅球顶凸起4分布于所述阳旋叶6上,由管口2向本体1沿阳旋叶6旋转方向尺寸不规则排列。
倒相管管口部分设计为一个喇叭形的气口盘,气口盘的曲线平面可避免气流在气口摩擦形成气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凤合凰电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凤合凰电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7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