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6823.1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硕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6;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热器,尤指一种兼具远红外线辐射及利用自然热对流吹出热气予以同步加温,可迅速提升室内温度的电热器。
背景技术
冬天气温的低冷,尤其是在室内因日照时间短,而更显得寒冷,使各国居民必须进行防寒措施,传统的火炉取暖方式,因凭借煤油或是火柴燃烧后产生热气而达到取暖的效果,但于室内使用,极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而造成生命危险。由于现代科技的演进,已发展出各种具取暖功能的电热器,普遍放置于室内以提升室内温度,让身体处于温暖、舒适的状态据以抵御寒流来袭。
续就电热器的种类及发热原理不同,可分成石英管式、碳素灯式、卤素灯式、陶瓷式及叶片式的种类。其中,石英管式电热器是将石英管通电而产生红热,可产生增温作用,但不适合放置于密闭空间,容易造成过热爆裂而发生危险。卤素灯式电热器是利用卤素灯管通电产生辐射热,并以反射释放热能,虽照射区域广,但近距离照射皮肤会造成灼伤的危险。碳素灯式电热器是利用碳素灯管通电后产生辐射热,且加热效率大于卤素灯式,但碳素灯管的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性进行更换,成本高且使用不便。叶片式电热器是利用机体内的液态油加热后产生热能,并以自然热对流而达到暖房的效果,但加热速度缓慢,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暖房,将会消耗大量电能,无法响应节能减碳的环保课题。陶瓷式电热器是利用陶瓷加热体通电后产生热能,并通过风扇散发热风而达到暖房的效果,但出风口较小,需要近距离才能感受暖房的效果。
由上述可得知各种电热器的种类与优缺点,然而,电热器的功能性及结构设计不同,使得体积与形状亦不同,且具有相同的缺点为电热器的整体体积大而显得笨重,由于无法薄型化,故不方便随意移动或悬挂摆放,进而让电热器无法于室内中找到适当位置或者是非常占空间,使用上极为不便,使用安全性亦有待改进;因此,如何提升电热器的可靠度、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提出一种电热器,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该多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器,其利用电热板产生远红外线辐射直接射出于壳体外,以及利用新颖的结构设计搭配电热板产生的热对流现象,能够达到双重提升室内温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器,其整体结构简单且轻薄化,可方便移动及悬挂于墙面上,极具应用弹性。
为达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器,其包括:
一壳体;
一安装架,设于该壳体内;
一电热板,设于该安装架的一侧面上,该电热板经通电后产生远红外线辐射射出该壳体外以及产生热对流;
一反射板,设于该安装架上,且位于该电热板的相对侧,使该电热板与该反射板之间形成一热对流通道,该反射板反射该远红外线辐射至该壳体外;
一温控器,电连接该电热板,调节该电热板的运作温度;
一第一网板,设于该安装架的顶端,该第一网板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多个该第一通气孔连通该热对流通道,排放热气体;
一半罩式导风板,设于该第一网板上,该半罩式导风板的一开口对应该多个第一通气孔,且引导该热对流通道中的该热气体的流动方向;及
一第二网板,设于该安装架的底端,该第二网板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多个该第二通气孔连通该热对流通道,使冷空气自该些第二通气孔流入该热对流通道中。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把手。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把手为ㄈ字型把手,该把手两端设有外螺纹,其对应锁固于该壳体的内螺纹孔内。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把手包含一握持部、一固定片及一转轴,该固定片利用锁固件锁固于该壳体的侧边,该转轴穿设于该固定片的一开孔中,且该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握持部两侧,使该握持部利用该转轴能够旋转180度。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壳体的底部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脚架对及一第二脚架对。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第一脚架对及该第二脚架对分别利用一固定板连接。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壳体的背面更设有多个悬挂件,其对应固定于一墙面的多个安装部上。
所述的电热器,其中,该壳体更包含对称的一前壳体及一背壳体,该前壳体及该背壳体是利用多个卡合件固定于该安装架的两外侧边,且该前壳体及该背壳体的两侧为紧密相接,使该前壳体与该背壳体之间形成能够容置该安装架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硕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元硕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6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钣金用吸盘的自动传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嫁接橘红种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