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泵驱动齿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6111.X | 申请日: | 2014-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第云;苏怀林;蔚兴建;安艳霞;刘显宏;金辉;阮丹琦;李林亮;何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驱动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曲轴上的齿轮部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柴油发动机当中,由于在发动机成本压力日益增大及整机布置空间紧缩条件下,柴油机需要设计更为紧凑的结构。以齿轮系后置为例,机油泵驱动齿轮和曲轴正时齿轮一般装在曲轴最后端,采用过盈配合或通过螺栓连接在曲轴后端,用于驱动齿轮系。这种齿轮系的布置方式需要加大整个齿轮系的轴向布置尺寸,甚至加大机体的长度,这样会增加整机的成本。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机油泵驱动齿轮结构一般为渐开线齿轮,与其配对的机油泵轴向尺寸较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结构的机油泵驱动齿轮来使得发动机的整个布局更加紧凑。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结构体积庞大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泵驱动齿轮,其中所述机油泵驱动齿轮为具有薄壁凸键结构的齿轮,该薄壁凸键结构的齿轮呈圆形,其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键,所述薄壁设置在相邻两个凸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其中所述薄壁的厚度为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其中凸键的数量为6个,该6个凸键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机油泵驱动齿轮的外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其中该机油泵驱动齿轮用于安装在曲轴的前端并与所述曲轴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了薄壁凸键结构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其结构简单可靠,安装紧凑,传递力矩大,厚度特别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安装在曲轴本体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驱动齿轮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机油泵驱动齿轮,11-薄壁,12-凸键,2-曲轴,3-曲轴正时齿轮,4-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安装在曲轴上,该曲轴包括机油泵驱动齿轮1、曲轴本体2和曲轴正时齿轮3。其中,所述机油泵驱动齿轮1装配在曲轴本体2的前端,曲轴正时齿轮3装配在曲轴本体2的后端,以用于与发动机的飞轮相连接。通过这种驱动齿轮前置的布置方式,使得整个曲轴的尺寸得以减小,装配更加紧凑。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当中,所述机油泵驱动齿轮1不是传统的渐开线型齿轮,而是具有薄壁11和凸键12的一种特殊结构的齿轮,且该机油泵驱动齿轮1过盈装配在曲轴本体2的前端。机油泵驱动齿轮1的外圆周上分布的多个凸键12用来驱动转子机油泵(图中未示),其中转子机油泵和机油泵驱动齿轮1同轴布置,使得整体轴向尺寸可以控制到较小。
机油泵驱动齿轮1呈圆形,其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键12,在本实用新型中为沿着外周面等间距地设置有六个凸键12,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薄壁11设置在相邻两个凸键之间,该薄壁11的厚度为2.5mm。这种薄壁凸键的齿轮的特优点主要是结构简单、可靠,安装紧凑,传递力矩大,厚度特别薄。
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曲轴正时齿轮2后端面还装配有法兰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法兰4紧压在曲轴正时齿轮2后端面上。曲轴正时齿轮3过盈装配曲轴2后端,以用于与发动机的飞轮相连接。通过设置了法兰4,可以更加便利地将曲轴与发动机飞轮进行连接,降低了加工难度。此外,这种曲轴正时齿轮布置可以缩减齿轮系中其他齿轮的轴向布置尺寸,达到紧凑布置的目的。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曲轴正时齿轮3和曲轴后端的法兰4通过和曲轴本体2过盈配合的方式来输出力矩。其中,曲轴正时齿轮3及法兰4的中间孔公差一般为T6、T7、U6、U7。曲轴本体相应轴段的公差一般为h5、h6。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6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大型轴类锻件的端部定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牵张机用推杆式油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