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气缸功能的桩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860.0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曙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气缸 功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气缸功能的桩筒结构。
背景技术:
筒桩由于节能环保、节省材料,施工快等特点,在土木基础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的不同要求,进行了种种改进:例如申请号为200610015985.0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混凝土封底、带桩帽和带桩翼的筒(管)桩成孔器及施工工艺,成孔器上接振动接头1,中部是内外套管2、3构成带有支撑条18的空腔结构,下面桩靴结构由多个分瓣构成,分瓣连接内外套筒2、3,各分瓣相间构成固定的和活动的桩靴结构,固定的分瓣5与内外套筒2、3焊在一起,外侧带凸柱8,活动的分瓣6,其一端与外套管3铰链7连接,其外放置两根高压注浆管11;可对筒桩底部和腔体内注入混凝土;向筒桩周围土体中喷射混凝土砂浆成桩翼17;拔出空腔结构;压入钢筋笼;在桩顶加桩帽13和铺设砂石层14及土工格栅15。又例如申请号为2011103039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桩基础的后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布置在该管桩桩芯内的高压注浆管和高压充气管,所述高压注浆管的一端连接到高压注浆泵;所述高压充气管的一端连接到空压机,所述管桩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充气囊;所述高压注浆管和橡胶充气囊通过螺栓、螺母及橡胶垫片连接,由高压注浆泵通过高压注浆管向混凝土管桩底部及桩侧高压灌注水泥浆。上述两种方案,都是往桩底部和周围注射水泥砂浆的方法,但是这些筒桩在粘性大摩擦力大的土质施工中,桩筒与土质的粘合度过高,导致拔桩时,或拔桩力不够,或者桩筒粘连大量土质,使得筒桩质量不稳定、混凝土充盈系数大的问题时常发生,没有很好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筒桩施工拔桩时,桩筒与土质的粘连结合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充盈系数过大问题,以及拔桩时,拔桩力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气缸功能的桩筒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气缸功能的桩筒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桩筒的顶部设有密闭盖,所述密闭盖的下方设有排土管,所述排土管为可密闭结构,密闭后连接气泵。
使用这种结构的内桩筒,在打桩时,排土管为敞开的,排放内桩筒的涌土;打桩到设计深度后,往内外桩筒间形成的桩体内灌入混凝土,在拔桩前,先密闭排土管,打开气泵,内桩筒充满高压气体,形成了气缸,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再开始拔桩,克服了拔桩器拔桩力不够的问题,只要桩筒向上移动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供气,敞开排土管,避免内桩筒下部的土体挤压混凝土桩体,产生扩张变形。这里主要是解决筒桩施工中克服最重要的初始静摩擦导致启动拔桩力不足的问题。通常只要内桩筒里充入1MPa以下的气体压力,内桩筒的升力就可以达到50吨以上,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软地基上提供50吨的拔桩力,是非常困难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桩施工方法和桩筒的结构,在粘度大的软基础施工中,很好的解决了拔桩力不足的问题。方法简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筒桩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桩筒顶部设有密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土体00 、桩靴10、 外桩筒20、内桩筒30、混凝土40、密闭盖80、排土管100、排土管封口板101。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具有气缸功能的桩筒结构,包括内桩筒30、外桩筒20,桩靴10,所述内桩筒30的直径为75厘米,内桩筒30的顶部设有密闭盖80,所述密闭盖80的下方设有排土管100,所述排土管100端部设有排土管封口板101为可拆除装置,排土管封口板101连接气泵。使用这种结构的内桩筒,在打桩时,排土管100的排土管封口板101为敞开的,排放内桩筒30的涌土和空气;打到设计深度后,往内外桩筒间形成的桩体内灌入混凝土40,在拔桩前,先用排土管封口板101密闭排土管100,打开气泵,内桩筒30的上部充满高压气体,形成了气缸,达到1mp压力后,再开始拔桩,这样内桩筒30上部的密闭盖80就将产生约50吨的上推力,克服了拔桩器拔桩力不够的问题,只要桩筒向上移动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供气,拆除排土管封口板101,避免内桩筒30下部的土体挤压桩体内的混凝土40,筒桩产生扩张变形。这里主要是解决筒桩施工中克服最重要的初始静摩擦导致启动拔桩力不足的问题。
上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的修饰,例如密闭盖的各种形状结构等,应该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曙,未经陈东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打桩机
- 下一篇:一种带支架的秸秆粉末式水泥土搅拌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