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水气膜的筒桩的桩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858.3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曙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水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水气膜的筒桩的桩筒结构。
背景技术:
筒桩由于节能环保、节省材料,施工快等特点,在土木基础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的不同要求,进行了种种改进:例如申请号为200610015985.0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混凝土封底、带桩帽和带桩翼的筒(管)桩成孔器及施工工艺,成孔器上接振动接头1,中部是内外套管2、3构成带有支撑条18的空腔结构,下面桩靴结构由多个分瓣构成,分瓣连接内外套筒2、3,各分瓣相间构成固定的和活动的桩靴结构,固定的分瓣5与内外套筒2、3焊在一起,外侧带凸柱8,活动的分瓣6,其一端与外套管3铰链7连接,其外放置两根高压注浆管11;可对筒桩底部和腔体内注入混凝土;向筒桩周围土心中喷射混凝土砂浆成桩翼17;拔出空腔结构;压入钢筋笼;在桩顶加桩帽13和铺设砂石层14及土工格栅15。又例如申请号为2011103039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桩基础的后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布置在该管桩桩芯内的高压注浆管和高压充气管,所述高压注浆管的一端连接到高压注浆泵;所述高压充气管的一端连接到空压机,所述管桩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充气囊;所述高压注浆管和橡胶充气囊通过螺栓、螺母及橡胶垫片连接,由高压注浆泵通过高压注浆管向混凝土管桩底部及桩侧高压灌注水泥浆。上述两种方案,都是往桩底部和周围注射水泥砂浆的方法,但是这些筒桩在粘性大摩擦力大的土质施工中,桩筒与土质的粘合度过高,导致拔桩时,或拔桩力不够,或者桩筒粘连大量土质,使得筒桩质量不稳定、混凝土充盈系数大的问题时常发生,没有很好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筒桩施工拔桩时,桩筒与土质的粘连结合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充盈系数过大问题,以及拔桩时,拔桩力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水气膜的筒桩的桩筒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水气膜的筒桩的桩筒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桩筒的内筒壁或外桩筒的外筒壁,至少有一侧分布有水气管,所述水气管一端封闭,一端连接水气泵,所述水气管的侧面间隔分布有水气孔。
使用这种结构的内桩筒,打到设计深度后,往内外桩筒间形成的桩体内灌入混凝土,在拔桩前,打开水气泵,在内桩筒沿筒壁喷射高压水气,在内桩筒筒壁形成水气膜,同时增加内桩筒土质的含水率,减少桩筒粘土的可能,既降低了拔桩阻力,又减少了拔出内桩筒时候,土心粘连筒壁的可能性。一种筒桩的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打到设计深度后,往内外桩筒间形成的桩体内灌入混凝土,所述内桩筒的内壁分布有水气管,水气管的两侧设有水气孔,拔桩前,连接水气管和水气泵,在内桩筒筒壁和土心间形成水气膜,再开始运动筒桩桩筒,直至内外桩筒拔全部拔出。内桩筒内壁的水气管的布置对穿透含水量低的砂土夹层也有极大作用,一方面增加了土芯向上运动(蠕动)的向上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增加的含水量,在高频振动下局部产生超强空隙压力,使土芯与成孔器更好的差异运动,摆脱土芯闷塞的端承阻力。
优选的,所述水气管的水气孔为两侧错位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水气管由圆管或半圆管或U形槽焊接在内桩筒内壁。
优选的,所述的水气管沿内筒壁或外桩筒外筒壁纵向分布。在内筒壁的切线方向产生水气膜。
优选的,所述的水气管沿内筒壁或外筒壁环向分布。在内筒壁的纵向方向产生水气膜。
优选的,所述的水气管沿内筒壁或外桩筒外筒壁深度分段设置,每一段水气管设有调压阀。沿内桩筒或外桩筒外筒壁的深度,形成水气膜所需要的压力是不同的,越深所需要的压力越大,在桩筒拔出一部分后,露出地面的水气管就要停止供应水气,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也可以保证地下部分供应的水气压力。
优选的,所述水气管的水气孔内设有封口塞。封口塞的目的是避免在打桩时,泥土堵塞水气孔,拔桩时水气管内通入高压水气,会冲开封口塞,实现喷射高压水气,在内桩筒筒壁形成水气膜。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桩施工方法和桩筒的结构,在粘度大的软基础施工中,很好的解决了拔桩力不足的问题。方法简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筒桩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桩筒内壁设有纵向水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曙,未经陈东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8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削颤振检测方法
- 下一篇:铁削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