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线探伤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5288.8 | 申请日: | 201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诚;徐雯露;祝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8 | 分类号: | E06B5/18;E05D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杨显俭 |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探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线探伤室,特别涉及一种大吨位射线探伤室。
背景技术
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的作用是:在探伤小车进入射线探伤室后封闭该室,以保证探伤过程中,射线不会威胁室外物体包括人员的安全。即是说,射线探伤室防护门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通常要求其与探伤室的缝隙≤25mm。
由于其密封性的要求,射线探伤室防护门必须具有相应的厚度与尺寸,才可以满足国家对射线探伤的防护要求。这导致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的重量巨大,通常重达几百吨。反过来,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的重量要求又使得其运行时难以保证平稳,对密封性亦是一种考验。
参见图1,现有射线探伤室防护门包括射线探伤室的室体1'、防护门顶部的导向装置2'、防护门的门体3'、防护门底部的承重运行装置4'。现有的射线探伤室防护门通常采用的形式为:大门底部安装双承重轮,顶部安装双导向轮,以链轮驱动双承重轮运行以开合大门。此结构的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由于自重过重,运行过程中不仅在开合方向移动,也必然在开合方向的垂直维度左右摆动,使其密封性难以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运行平稳、密封性好的射线探伤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线探伤室,包括室体、密封门体、承重运行装置;承重运行装置包括承重轮、承重轨道、安装座;承重轨道固定在室体下部,安装座固定在承重轨道上,承重轮安装在安装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门体倾斜设置;还包括导向分压装置,所述的导向分压装置包括运行轨道和导轮;运行轨道固定在室体上部,并沿密封门体的开合方向设置;导轮安装在密封门体顶端的侧面,导轮与运行轨道接触并沿运行轨道运行;所述的承重运行装置还包括限位轨道,限位轨道固定在密封门体的底端,并沿密封门体的开合方向设置,所述的承重轮与限位轨道接触并沿限位轨道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门体包括倾斜体、顶端垂直体、底端垂直体;顶端垂直体固定在倾斜体的顶端;底端垂直体固定在倾斜体的底端;导轮安装在顶端垂直体的侧面;限位轨道固定在底端垂直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重轮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轮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门体的倾斜角度为5度。本实用新型中,该倾斜角度也可以为N度,N小于等于9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轮与密封门体顶端的侧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轮与顶端垂直体的侧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的自由度,使其仅在开合方向运动,极大提高其运行平稳性,可有效保证射线探伤室室体与密封门体之间的间隙≤10mm,有利于保持射线探伤室的密封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减少射线探伤设备的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射线探伤室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2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分析图,以250t、倾斜角度为5度的密封门体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2~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射线探伤室的室体1、防护门的密封门体2、顶部的导向分压装置3、底部的承重运行装置4。
密封门体2倾斜设置,具有一定的倾角,使密封门体2与室体1间隙恒定,运行平稳,密封性良好;本实施例中,密封门体2的倾斜角度为5度,密封性较好。密封门体2包括倾斜体5、顶端垂直体6、底端垂直体7;顶端垂直体6倾斜固定在倾斜体5的顶端,构成密封门体2的顶端;底端垂直体7倾斜固定在倾斜体5的底端,构成密封门体2的底端;倾斜体5、顶端垂直体6、底端垂直体7为一个整体。倾斜体5为平行四边形,与室体1紧密贴合。顶端垂直体6和底端垂直体7为长方形。密封门体2倾斜状态下,顶端垂直体6和底端垂直体7处于垂直状态,倾斜体5处于倾斜状态,这样不仅便于分压和承重,而且增加了密封门体2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环保外遮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枣山面塑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