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4648.2 | 申请日: | 201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俞高红;杜立恒;叶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机送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的送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
背景技术
钵苗是一种钵盘育秧苗,通常用在移栽机和摆栽机上,通过机械结构的拔出或顶出动作将秧苗从穴盘中取出并栽植到土里,可实现1-2株的精量稀植,可适用于超级稻的种植。栽植过程中不撕扯秧苗根部故不伤害秧苗,缓苗期短,钵苗移栽具有增产的优势。
目前,现有拔出式钵苗移栽机的送秧装置往往采用链传动输送,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日常使用时调节和维护也非常麻烦,复杂的结构也使其不利于实现模块化生产。另外,现有送秧装置的横向送秧均使用匀速移箱方案,由于取秧过程中秧箱一直处于较快的移动状态不利于取苗机构从秧盘中精准取出钵苗,出现漏取、错取钵苗的问题,从而导致田中移栽钵苗有缺苗现象,影响产量;而目前的纵向送秧装置在高速工作时可靠性不高,常常出现卡死、无法准确送秧以及跳齿等问题,不能满足高速移栽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秧箱组件、秧盘双面齿形带输送机构、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其中:
1)秧箱组件,包括秧箱面板、中心定位条、秧苗固定压杆、秧箱主支撑导轨、副支撑导轨和弧形隔板;用于支撑秧箱组件的秧箱副支撑导轨和主支撑导轨分别设置在秧箱面板的背面上部和下部,用于卡在秧盘纵向凹槽实现秧盘横向定位的中心定位条设置在秧箱面板的正面上,在双面齿形带的下面设置固定在秧箱面板上的弧形隔板,在秧箱面板中下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秧苗固定压杆,秧苗固定压杆通过支架与秧箱面板连接,秧箱面板正面上方的秧苗固定压杆在工作时压紧在秧盘上,以使秧盘能紧贴秧箱面板和双面齿形带,秧箱面板背面的秧苗固定压杆则形成秧盘回收架,用以将空秧盘通过弧形隔板绕回秧箱面板背部回收,在秧箱面板的正面底部设置凸块,用于在秧盘运动到双面齿形带底端时将苗盘顶起,实现秧盘与双面齿形带的分离;
2)秧盘齿形带输送机构,包括双面齿形带、主动带轮轴、从动带轮轴、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组成的同步带输送机构设置在秧箱面板的下部空缺处,双面齿形带内齿与固装在主动带轮轴上的主动带轮啮合,双面齿形带外齿的齿距与钵苗盘的行距相同或是其整数倍,主动带轮轴和从动带轮轴支撑在秧箱面板背面各自的支架上,在主动带轮轴和从动带轮轴之间靠近双面齿形带的送秧面设置有张紧轮轴,安装在张紧轮轴上的张紧轮将双面齿形带送秧面撑紧,使张紧轮与主动带轮之间双面齿形带的送秧面即双面齿形带的下半部分与秧箱面板的正面平齐,张紧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双面齿形带的送秧面向下与秧箱面板正面倾斜,以使秧盘能更顺利的滑入双面齿形带上;
3)纵向送秧机构,包含摆杆在内的纵向送秧机构由一套四杆机构和一套复合双棘轮机构组成,摆杆固装在摆杆轴的左、右两端,摆杆轴支撑在与秧箱面板固接的支架上,摆杆轴的左侧一端固装有四杆机构的驱动杆,通过连杆连接转动装在主动带轮轴上的从动杆,主动带轮轴的端部固装一对轮齿反向安装的主动棘轮和锁死棘轮,拨动主动棘轮的棘爪固装在从动杆上,与锁死棘轮配合的锁杆安装在秧箱面板的背面,解锁杆固定在靠近从动杆的连杆上;
4)横向送秧机构,由一对椭圆齿轮传动和螺旋传动组成,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椭圆齿轮与固定在螺旋轴上的从动椭圆齿轮啮合,螺旋轴上的双向螺旋滑道里装有滑块组件,滑块组件与秧箱面板固定连接,螺旋轴的一端固定装有拨杆,拨杆通过其末端的拨杆滚子推动纵向送秧机构的动力输入件的摆杆摆动。
所述的主动椭圆齿轮和从动椭圆齿轮是非圆齿轮。
所述的横向送秧机构通过一对齿轮传动,使秧箱随滑块组件的横向移动为非匀速运动。
所述的纵向送秧机构,通过一套复合双棘轮机构驱动带轮,既能精确驱动带轮转动,又能双向锁死棘轮,以确保双面齿形带不会因带轮驱动外的其它外力因素相对面板纵向滑动。
所述的主动棘轮和锁死棘轮是结构形状和几何参数完全相同的棘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