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375.1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园园;曹君;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马云超 |
地址: | 7102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天然气 后端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包括内胆和外胆,以及在内外胆两端之间的前端支撑装置和后端支撑装置,起到连接和导热的作用。通常,该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由内后封头、外后封头、支撑管帽、支撑轴、支撑轴套与纵向支撑板组成,支撑轴套与纵向支撑板直接连接。由于支撑结构所有零部件材质均为不锈钢,热导率大,热气直接经由纵向支撑板流经支撑轴套、支撑轴后传递到支撑装置内部,该种结构的热阻小,从而使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的漏热较大,导致静态蒸发率大,而静态蒸发率是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的一个重要的使用参数,低温绝热气瓶的技术含量往往体现在该指标上,是设计结构、真空绝热技术的综合反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漏热的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种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包括:内后封头、外后封头、支撑轴、支撑管帽、支撑轴套、纵向支撑板,支撑管帽与内后封头和支撑轴焊接连接,纵向支撑板与外后封头焊接连接,还包括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支撑轴套的底部形成有凸台,该第一套环套设在支撑轴套的外壁上并且与凸台相抵;该第二套环套设在第一套环的外壁上并且与纵向支撑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套、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该连接孔将支撑轴套、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套与支撑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支撑轴套、第二套环为不锈钢,所述第一套环为环氧玻璃钢。所述支撑管帽的外壁上设有充液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套环材质为环氧玻璃钢,热导率小,从而提高热阻,即在支撑轴套与第二套环之间增加第一套环可提高后端支撑导热过程的热阻,从而有效降低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的漏热,减小气瓶的静态蒸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种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包括:内后封头1、外后封头2、支撑轴4、支撑管帽3、支撑轴套5、纵向支撑板6,第一套环9和第二套环7。支撑管帽3与内后封头1和支撑轴4焊接连接,纵向支撑板6与外后封头2焊接连接,所述支撑轴套5的内侧面(或称底部)形成有凸台51,该第一套环9套设在支撑轴套5的外壁上并且与该凸台51相抵,该支撑轴套内侧面相当于外侧面而言,内侧面面向支撑管帽3,外侧面面向瓶底。该第二套环7套设在第一套环9的外壁上并且与纵向支撑板6焊接。为了提高结构稳固性,在支撑轴套5、第一套环9和第二套环7的外壁沿其周向分别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四根六角螺栓8穿过该连接孔将支撑轴套5、第一套环9和第二套环7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轴套5与支撑轴4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支撑轴套5、第二套环7为不锈钢制成,所述第一套环9为环氧玻璃钢。此外,在支撑管帽3的外壁上设有充液通孔3a,方便充放液。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和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仅作局部改变的,仍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电筒
- 下一篇:内河湖泊船用LNG加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