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263.6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彩凤;张策;贾嘉豪;万佳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hf rfid 电子标签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包括加载信息的芯片以及接发电磁波能量的天线,天线接收到的能量用于支持芯片的工作。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可以被射频识别阅读器天线在一定的距离内读出和改写,射频识别阅读器主动读取标签中信息的过程称为识别。如果标签附着于某种物体,并储存了相关信息,即可通过读取标签中的数据,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管理、零售管理、图书管理、资产管理、人员识别等领域。
在多数的应用中,都希望标签天线能够实现稳定远距地阅读,但传统的末端开放向外式标签天线远距读取时的稳定性欠佳,容易产生偏差,且标签的环境适应性也较差,并且在大多数标签生产过程中,天线基材的利用率往往要求越高越好,以节省标签生产成本。但是传统天线设计末端都为开放向外型,不但基材利用率较低,而且整个天线外观不够紧凑、合理、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开放向外式天线读取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包括馈电间隙环和辐射天线。馈电间隙环由两根馈线组成,且两根馈线间设置有信息储存芯片焊接位置。辐射天线包括第一天线本体和第二天线本体,馈电间隙环的其中一馈线与第一天线本体相连,另一馈线与第二天线本体相连,且第一天线本体和第二天线本体以馈电间隙环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天线本体的顶端和第二天线本体的顶端相连,经弯折后两者的尾端设置在馈电间隙环的同一侧且均向馈电间隙环中心位置所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的横截面宽度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与其相对应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宽度。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的横截面宽度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的横截面宽度均为7~8毫米,而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宽度均为2~3毫米。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均为长度可调式结构。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本体具有三个呈“U”形状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天线本体也具有三个呈“U”形状的第二弯折部。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最高高度均为12~18毫米,且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两平行臂间的距离为平行臂横截面宽度的1~2倍。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馈线的横截面宽度为1~2毫米。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两馈线远离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的一侧经弯折后各形成一触角,两个触角的底部距离信息储存芯片焊接位置的高度均为3~4毫米,且两触角间的间隙为1~1.5毫米。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宽度是其高度的2~3倍。
上述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其中,馈电间隙环的面积为50~70平方毫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由两馈线组成的馈电间隙环,且用于存储特定信息的储存芯片可设置在两馈线间,实现储存信息的读取。设置以馈电间隙环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天线本体和第二天线本体形成对称天线,大大增加UHF 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效率以及信噪比。且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和第二天线本体分别具有向所述馈电间隙环中心位置所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形成向内聚拢的收尾结构。馈电时,第一天线本体延伸部和第二天线本体延伸部均产生高频电流,高频电流产生的辐射场相互叠加,大大增强辐射强度,提高天线识别的稳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及其电下倾角的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蓄电池极板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