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4167.1 | 申请日: | 201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傲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傲春 |
| 主分类号: | C01B31/20 | 分类号: | C01B31/2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苏艳肃 |
| 地址: | 05246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氧化碳器发生器由于管路复杂、连接点较多,在成本较高的同时容易导致发生器气密性不佳,存在安全隐患。这种二氧化碳发生器通常是将酸液直接滴入反应器内的碳酸氢钠料堆上,这种方式容易使酸液积聚在碳酸氢钠上层,使得反应滞后,从而导致二氧化碳输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以解决现有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二氧化碳输出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包括有: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顶部的筒盖和卡置在所述外筒上方的内筒;
在所述内筒的底部设置有滴酸孔和连接出气软管的软管孔;
在所述筒盖上设置有加酸孔和出气孔,所述出气孔通过设置在所述内筒内的所述出气软管与所述外筒相连接;
在所述外筒内设置有放置碳酸氢钠的格栅。
所述内筒通过所述筒盖上的卡筋卡置在所述外筒上方。
在所述筒盖上的加酸孔处设置有安全阀。
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外筒底部,与所述外筒内壁紧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酸孔向内筒滴加酸液,然后拧紧加酸孔处的安全阀并手动向内筒施压,内筒压力增加,使得内筒的酸液通过滴酸孔向外筒滴入,随着酸液的增多,酸液的液位升高,漫入外筒格栅,与其上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外筒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外筒和内筒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二氧化碳通过排气孔排出外筒,此时滴酸孔停止滴酸。随着外筒内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外排,会在某一时段使外筒气压小于内筒气压,产生压差使得内筒的酸液重新通过滴酸孔开始滴酸,如此循环,可持续稳定产生二氧化碳。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差来控制酸液的滴入量,并通过格栅来均匀放置碳酸氢钠,从而使得反应更加稳定和持久,以便于二氧化碳持续稳定的从发生器内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密性好,整个反应过程中气体压力较低,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酸孔,2、筒盖,3、出气孔,4、出气软管,5、内筒,6、软管孔,7、滴酸孔,8、外筒,9、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外筒8、内筒5和筒盖2。在筒盖2上设置有加酸孔1和出气孔3,加酸孔1处设置有安全阀。内筒5通过筒盖2上的卡筋卡置在外筒8上方,带有内筒5的筒盖2旋紧安装在外筒8上。在内筒5的底部设置有滴酸孔7和连接出气软管4的软管孔6。出气软管4的一端与盖子上的出气孔3相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孔6相连接,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从外筒8通过出气软管4和出气孔3排出。在外筒8内设置有均匀放置碳酸氢钠的格栅9,该格栅9设置在外筒8底部,与外筒8内壁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首先,通过加酸孔1向内筒5内滴加酸液,该酸液可根据需要采用柠檬酸。
然后,并手动相内筒5施压,拧紧加酸孔1处的安全阀,内筒5压力增大,使得内筒5的酸液通过滴酸孔7向外筒8滴入,酸液与外筒8格栅9上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最后,由于外筒8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外筒8和内筒5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二氧化碳通过排气孔排出外筒8,此时滴酸孔7停止滴酸。随着外筒8内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外排,会在某一时段使外筒8气压小于内筒5气压,产生压差使得内筒5的酸液重新通过滴酸孔7开始滴酸,如此循环,可持续稳定产生二氧化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傲春,未经王傲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加工保险杠的注塑结构
- 下一篇:多站式塑料发泡注射机模具口阻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