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铝箔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4051.8 | 申请日: | 2014-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声赟;郑建鹏;温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百色兴和铝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铝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加工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铝箔。
背景技术
电池铝箔在电池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通过将铝箔与铜箔复合以制成电池的芯部零件,随着电池的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电池铝箔的用量急剧增加,铝箔应用于电池、电容器等电器产品的制造,成为铝箔的主要用途之一;电池铝箔产品主要质量要求为:(1)铝箔板型要平整,以便于与铜箔等其他材料复合;(2)厚度要均匀,以便作为导体用的铝箔储存电荷数量不至于波动太大,影响电池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证铝箔板型平整性,有效控制厚度均匀性的电池铝箔。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包括基底层以及设置在基底层两侧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所述基底层为绝缘硬质材料基底层,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铝合金第一面层和铝合金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与基底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二面层与基底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面层与基底层之间、以及第二面层与基底层之间还均填充有绝缘液体介质,所述第一面层、基底层和第二面层的四周边缘相互密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8011铝合金第一面层和8011铝合金第二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为导电材料第一弹性元件和导电材料第二弹性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四周边缘熔融密封固定在所述基底层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铝箔材料的柔软性,并在第一面层、基底层和第二面层中间填充柔性的绝缘液体介质,使得基底层有效地起到定型作用,当铜箔或电极表面不平整时,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铝箔平面的形变,保证电池铝箔与铜箔和电极的有效连接;同时,弹性元件可以起到连接第一面层、第二面层与基底层的作用,使得电池铝箔的厚度均匀、平整性较高;弹性元件的尺寸可以做的较小,不超过1mm,结构上采用硬度较小的金属材质制成的圆形金属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包括基底层1以及设置在基底层两侧的第一面层2和第二面层3,基底层1为绝缘硬质材料基底层,第一面层2和第二面层3为铝合金第一面层和铝合金第二面层,第一面层与基底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面层与基底层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元件5,第一面层与基底层之间、以及第二面层与基底层之间还均填充有绝缘液体介质6,第一面层、基底层和第二面层的四周边缘相互密封固定;由于铝箔材料的柔软性,并在第一面层、基底层和第二面层中间填充柔性的绝缘液体介质,使得基底层有效地起到定型作用,当铜箔或电极表面不平整时,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铝箔平面的形变,保证电池铝箔与铜箔和电极的有效连接;同时,弹性元件可以起到连接第一面层、第二面层与基底层的作用,使得电池铝箔的厚度均匀、平整性较高;弹性元件的尺寸可以做的较小,不超过1mm,结构上采用硬度较小的金属材质制成的圆形金属片。
由于化学成分及状态影响力学性能,故电池铝箔要求化学成分稳定、力学性能适宜,以便于与铜箔复合后制作电池芯部零件成型准确,提高材料利用率,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8011铝合金第一面层和8011铝合金第二面层。
由于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分别与铜箔和电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厚度相同,不同的弹性系数可以有效保证紧密的接触连接。
为了保证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为导电材料第一弹性元件和导电材料第二弹性元件。
为了有效密封并固定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铝箔,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四周边缘熔融密封固定在基底层的两侧。
另外,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产品化学成分确定-配料计算-备料、投料-熔炼-精炼-铸轧-冷轧开坯-均匀化退火-冷粗轧-重卷切边-中间退火-冷精轧-拉矫切边-箔轧-分切-成品退火-检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百色兴和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百色兴和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及其使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中心导体外引线带缺口结构的环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