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反馈式头痛治疗仪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054025.5 申请日: 2014-01-27
公开(公告)号: CN203736712U 公开(公告)日: 2014-07-30
发明(设计)人: 柳召宾;赵裕旭;于雁雪;文加斌;赵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 赵智博
主分类号: A61N1/36 分类号: A61N1/36;A61B5/0476;A61B5/11
代理公司: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李馨;李洪福
地址: 116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反馈 头痛 治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反馈式头痛治疗仪。

背景技术

在国际头痛学会关于头痛的分类:主要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所谓继发性头痛主要是指:由其他脏器、系统异常引起的头痛,比如:神经系统异常: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高血压,五官科:鼻炎,鼻窦炎,肿瘤,精神原因,外伤和药物戒断等,处理这些头痛需要解决原发部位问题。

而原发性头痛主要指原因不明,没有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23%、紧张性头痛70%、丛集性头痛6%和其它头痛1%,其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从急性头痛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脑电波。

低频脉冲电疗法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电疗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热作用,因此特别适于人体的生理和治疗作用。现有的低频脉冲电流已经在人体生理和治疗作用中开始发挥作用,主要的用途包括: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阵痛和促进局部的血液微循环。

大脑皮层神经电信号数据采集技术脑电信号是与反映大脑神经活动有关的生物电位,由皮层内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所形成的,是许多神经元共同活动的结果。头痛和偏头痛发作时通过头皮可以采集到特定的大脑、外周神经电信号,据此判断患者疾病进程。

许多种类的微弱信号用普通的测量仪是很难测出来的,例如人的脑电、肌电信号等。因为脑电信号的电压幅值很小,只有5~150μV,频率低至几十赫兹以下,这些信号极易被外界干扰信号淹没。另外,脑电信号的输出电流也及其微弱,不能用低输入阻抗放大器处理。因此,为放大这类信号,必须采用高放大倍数、高输入阻抗的放大器进行采集放大。

但仅考虑高放大倍数、高输入阻抗还不能有效地将脑电波采集输出,还应考虑信号的作用,因为有些干扰信号的幅值已大于或接近于脑电、肌电幅值,如果放大器没有足够高的信噪比,也很难将脑电、肌电等有用信号采集到。所以这种微电压放大器不仅要考虑它的放大倍数,还要考虑它的干扰能力。

物联网技术当前,业界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理解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技术本身,二是应用层面。

①技术角度理解: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②从应用角度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基本功能

在线监测:这是物联网最基本的功能,物联网业务一般以集中监测为主、控制为辅。

定位追溯:一般基于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GPS(或其他卫星定位,如北斗)和无线通信技术,或只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如基于移动基站的定位、RTLS等。

报警联动:主要提供事件报警和提示,有时还会提供基于工作流或规则引擎(Rule sEngine)的联动功能。

指挥调度:基于时间排程和事件响应规则的指挥、调度和派遣功能。

预案管理:基于预先设定的规章或法规对事物产生的事件进行处置。

安全隐私:由于物联网所有权属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物联网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远程维保:这是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或提升的服务,主要适用于企业产品售后联网服务。

在线升级:这是保证物联网系统本身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也是企业产品售后自动服务的手段之一。

领导桌面:主要指Dashboard或BI个性化门户,经过多层过滤提炼的实时资讯,可供主管负责人实现对全局的一目了然。

统计决策:指的是基于对联网信息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统计报表功能。

物联网的基本形态

RFID:RFID是一种“使能”技术,它可以把常规的“物”变成和物联网的连接对象。基于相关技术还可作为整个物联网体系的“统一标识”。

传感网:WSN、OSN、BSN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末端神经系统,主要解决最后“100米”连接问题,传感网末端一般是指比M2M末端更小的微型传感系统,如Mot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智博,未经赵智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