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控气压伤口急救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3771.2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湘玥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A6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伤口 急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控气压伤口急救带,用于各种创伤伤口包括交通事故、矿山、野外作业、家庭、自然灾害、公安消防和战伤等的现场急救。
背景技术
无论平时和战时,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破损形成伤口是常见的皮肤创伤,随着现代工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加上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军事训练的加强和局部战争,严重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多。
严重创伤时伤口会出血,甚至大出血,短时间大量血液丢失,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是严重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资料报道战争中周围主干血管伤占全部血管损伤的95%以上,胸腹部大血管损伤只占2.5%~4%,如不及时救治即可出现死亡。因此,伤口的迅速有效止血是创伤现场伤口救治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伤口是细菌侵人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影响和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伤口急救应尽快覆盖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和感染。
严重创伤伤口可能并发骨折,骨折会进一步损伤伤口组织、加重伤口疼痛。
现场伤口救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包扎、止血和固定。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
包扎是最重要亦是最可靠的伤口急救方法,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有效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具有一定的夹板作用。包扎时,动作应轻巧、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伤口;同时,包扎要做到包住伤口、严密牢固、松紧适宜,包扎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包扎太紧会影响组织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目前,国内外的伤口急救材料主要包括急救包、四头带、止血带和绷带,其中大多数急救包配备三角绷带、医用弹性绷带、医用纱布块、医用酒精棉片、碘伏棉棒、乳胶管止血带、医用敷贴、创可贴、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安全别针、止血垫和急救剪刀等。但由于这类伤口急救包配备的物品材料繁多,使用时还要求专业技术操作,普通伤员无法快速识别、熟练应用这些医疗用品去妥善包扎伤口,所以这类急救包无法发挥可靠的伤口现场急救。即使简单的四头带、止血带和绷带等伤口急救材料,对于惊吓、疼痛和焦躁等痛苦的创伤伤员来说,也无法应用这些材料实施正确有效的伤口包扎急救。因此,现有的伤口急救器材实际上难以发挥应有的伤口现场急救的作用。
即使近期出现的便携充气式外伤急救包,由于该急救包采用微型高压气瓶充气或化学气源,存在气源非常有限、高压气瓶的潜在爆炸危险和化学物质腐蚀污染等安全隐患,影响其大范围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伤口急救器材配备的物品多、标示不清、使用复杂、伤员等现场人员难以正确熟练地使用以及止血急救效果欠佳,甚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基于现场伤口急救要求简单、快速、安全稳妥有效止血、包扎和固定的原则,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手控气压伤口急救带,包括:内侧为含聚维酮碘的医用纱布或棉垫的伤口敷料(厚约5cm)、外层为内含气囊(宽14cm,长18cm)和外附自粘贴(宽14cm,长18cm)的尼龙布套(宽14cm,长20cm)、连接气囊的连接气囊的球囊加活塞、微型医用压力表、连接管、连接尼龙布套一端的弹力带(宽14cm,长12cm)和连接弹力带另一端的外附自粘贴尼龙布带(宽14cm,长18cm)。该实用新型无需医护专业培训,普通人员即可实施快速准确消毒、包扎伤口,达到安全有效止血和保护伤口、预防伤口感染,同时辅助骨折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湘玥,未经谢湘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3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