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3282.7 | 申请日: | 2014-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宇蓝天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10L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沼气 提纯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气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沼气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沼气中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含量为50-60%)和二氧化碳(含量为40-50%),其中甲烷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将沼气中的甲烷提纯出来便可以替代天然气作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注入燃气管网。近年来,此项技术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对于我国一个缺气少油的现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沼气提纯成天然气现有四种技术手段:压力水洗法,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其中压力水洗法利用水作为吸收原料,而水能够循环利用,原料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吸收塔是压力水洗提纯系统装置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沼气-水传热传质的主要场所,沼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水从顶部进行反向流动吸收,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净化气从塔顶排出,再脱水后获得合格的沼气,而富液则由吸收塔底部排出,经再生后可循环利用。但其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现有的吸收塔的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吸收塔的设计主要依据现有化工设计技术,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具体考虑,要想将沼气提纯到车用天然气级别(CNG)(甲烷含量大于97%),必需要有很大液气比,造成吸收塔现有设计中的气液分布器容易出现气泛和不均匀的现象,且影响填料层液气均匀分布。
并且,在实际的沼气生产过程中,沼气的气源通常不能保证为稳定量,现有吸收塔处理量调节能力缺乏,填料层操作参数并不能时常处于最优化的状态。
另外,现有吸收塔的出气口含过饱和水,给后续气体脱水增加了负荷,也同时增加了吸收塔的补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形成两个以上的气液逆向传热传质区域,使塔内气液分布更均匀,提高沼气提纯率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具有设于其顶部的出气口和设于其底部的出水口,其中,在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顺序设有至少两个传热传质单元,每个所述传热传质单元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进水管、气液分布器、混合腔和进气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气液分布器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所述混合腔内填充有填料。
如上所述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其中,所述气液分布器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沿周向连接于所述塔体的内壁上,在所述底盘上均匀分布有用于通过气体的升气管和用于通过液体的流液孔,所述升气管和所述流液孔分别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底盘,所述升气管凸出于所述底盘的上端面设置。
如上所述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其中,所述升气管的内径为20mm至25mm,所述流液孔的直径为6mm至8mm。
如上所述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其中,在所述塔体内还设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邻近所述出气口下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在吸收塔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传热传质单元,每个传热传质单元都设有进气管和进水管,能够在吸收塔内形成多个气液逆向传热传质区域,进而有效改善了沼气和水之间的传热传质条件,有利于提高沼气提纯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在吸收塔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传热传质单元,每个传热传质单元都设有进气管和进水管,可以通过多个进气管及多个进水管对进入吸收塔内的沼气和水进行流量分配,增加吸收塔的可调性,最终使得吸收塔能够适用于不同进气量范围的变化。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沼气提纯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布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布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00-吸收塔;110-塔体;120-出气口;130-出水口;140-传热传质单元;150-进水管;160-气液分布器;161-底盘;162-升气管;163-流液孔;170-混合腔;180-进气管;190-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宇蓝天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宇蓝天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3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硫塔内的喷淋装置
- 下一篇:氨雾吸收呼吸隔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