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静脉导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2028.5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咸伟;黄鹏浩;张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4 | 分类号: | A61M2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导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的静脉导管,具体地说是一种深静脉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置入深静脉或中心静脉导管并保留在人体血管内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危重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而静脉导管的固定是此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现今常用的固定手段是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卡缝扎在患者皮肤上,此过程一般需要缝扎两次。显而易见,该方法费时费力,增加损伤机会,很是不便。而且,拔除静脉导管时需拆线,也显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损伤、便捷的深静脉导管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深静脉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嵌置深静脉导管的弧形弹性卡箍,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用于平衡弧形弹性卡箍固定位置的回形卡针,所述回形卡针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内扣卡脚,所述内扣卡脚外侧的回形卡针平面上覆盖有柔韧薄翼,所述柔韧薄翼外侧设置有发散分布的敷贴膜;所述弧形卡箍的开口两侧设置有外转槽孔,所述外转槽孔的两端与回形卡针的两个内扣卡脚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弹性卡箍由金属弹性外壁和金属螺纹内壁组合而成,金属弹性外壁是为了增加卡箍的韧性,为了增大夹持时的摩擦力,螺纹内壁的螺纹为倾斜布置的直螺纹。
优选地,所述敷贴膜的数量为三个,沿柔韧薄翼外侧边缘均匀分布,增加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夹持更加稳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弹性卡箍的长度为1.0~2.5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弹性金属材料为外壁的弧形弹性卡箍利用弹性紧固包裹并固定导管;弧形弹性卡箍的回形卡箍上覆盖有柔韧薄翼,柔韧薄翼外侧还设置有发散分布的敷贴膜,其面积远远大于目前常用的固定卡,且表面粗糙,并呈伞状发散,加之敷贴膜间留出的空间使得敷贴膜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粘着力大大增强。如此,借助敷贴膜与皮肤的牢固附着,套管将深静脉导管固定在血管中。此过程无需用针线缝扎,省时省力,减少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深静脉导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回形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弧形弹性卡箍1(其中:金属弹性外壁1.1,金属螺纹内壁1.2),回形卡针2(其中:内扣卡脚2.1,),柔韧薄翼3,敷贴膜4,外卷槽5,深静脉导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的用于嵌置深静脉导管6的弧形弹性卡箍1,还包括用于平衡弧形弹性卡箍1固定位置的回形卡针2,弧形弹性卡箍1由金属弹性外壁1.1和金属螺纹内壁1.2组合而,成为了夹持时的增加摩擦力,金属螺纹内壁1.2的螺纹为倾斜布置的直螺纹,回形卡针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内扣卡脚2.1,内扣卡脚2.1外侧的回形卡针2平面上覆盖有柔韧薄翼3,柔韧薄翼3外侧发散分布有三个敷贴膜4,这样增大了敷贴面积,使得敷贴更牢靠;弧形卡箍1的开口两侧设置有外转槽孔5,所述外转槽孔5的两端与回形卡针2的两个内扣卡脚2.1插接配合。
弧形弹性卡箍1的长度约1.5~2cm,回形卡针2和柔韧薄翼3借外力闭合,使2个外卷槽5外移、弧形弹性卡箍1的开口缝隙扩大,纳入深静脉导管6;柔韧薄翼3和回形卡针2松开,外卷槽5复位,弧形弹性卡箍1弹性回缩,弧形开口缝隙缩小,弧形弹性卡箍1紧固深静脉导管6;展开柔韧薄翼3,使其贴紧穿刺部位皮肤,将敷贴膜4敷贴在皮肤上,完成深静脉导管6的固定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2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在线取样器
- 下一篇:音频智能加扰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