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粗轧立辊孔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729.7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师可新;李毅挺;翁张军;刘爱平;贾丽慧;马永乐;宋志岗;杨笑春;陈秋良;阎萍;方锡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红强 |
地址: | 0631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利于 改善 边角 缺陷 粗轧立辊 孔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轧立辊孔型,属于粗轧立辊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轧钢车间,粗轧立辊的作用为控制板坯宽度,而获得良好的板带宽控精度是立辊设计的关键。在当前市场情况下,随着高端产品研究的不断深入,板卷边部质量是否良好已成为高端用户采购的重要要求之一。特别是镀锡基板的生产,边部线状缺陷是制约下游用户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进一步提升镀锡基板创效能力的关键制约环节。通过分析发现,板卷边线缺陷是在粗轧轧制过程中产生,而粗轧区与边部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设备是粗轧立辊,粗轧立辊对板卷边部线状缺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中间坯侧面单鼓大小的控制及其对铸坯棱角的加工。
具体来说,在铸坯生产过程中,随着粗轧轧制道次的增加,变形不断渗透,使中间坯侧边形成单鼓,在后续宽展过程中侧边金属上翻即产生翻平宽展,翻平宽展导致铸坯侧面金属上翻致中间坯上面,特别是铸坯棱角部金属,铸坯棱角部金属是细小裂纹的集中区,也是铸坯散热最快、温度最低的区域,为中间坯应力集中区,边部线状的产生主要集中在此区域,如何减轻边部线状缺陷,将边部线状缺陷控制的更加靠近边部,即如何减少翻平宽展,加大对铸坯上面棱角的加工力度,是生产高表面质量板卷的重点。目前广泛使用的粗轧立辊平直槽底孔型,孔型上部无圆角,铸坯上棱角呈自由状态,是不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且随着粗轧变形的不断渗透,中间坯侧面单鼓形状较严重,翻平宽展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粗轧立辊孔型,这种粗轧立辊孔型能够有效减少铸坯在粗轧过程中翻平宽展,使边部线状缺陷更加靠近板卷边部,降低下游用户生产过程中的切边损失,以满足镀锡基板的生产要求。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粗轧立辊孔型,其改进之处是,它的立辊孔型增加了孔型上圆角,相应地缩小了槽底宽度,孔型上圆角的半径为45-55mm,槽底宽度为220-230mm。
上述有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粗轧立辊孔型,所述的孔型槽底为带凸度的凹槽底,凸起的高度为3-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孔型上圆角,孔型圆角作用确定为铸坯角部4—6mm处较好,孔型上圆角半径为45-55mm,保证了加工后的铸坯角部更为圆滑,大大缓解了因铸坯棱角散热过快、应力集中现象,同时铸坯棱角部金属在圆角作用下,使其下翻至铸坯侧面;同时将孔型槽底由平直槽底改为带凸度的凹槽底,以增强铸坯第一道轧后的侧面凹形,减少翻平宽展量,促使边线缺陷更靠近板卷边部,减少了下游用户裁边量,提高了其创效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槽底1、板坯2、粗轧机轧制中心线3、槽底下圆角4、槽底上圆角5、槽底凸度6。
具体实施方式
原孔型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粗轧立辊平直槽底孔型,孔型上部无圆角,铸坯上棱角呈自由状态,是不利于改善铸坯边角部缺陷的,且随着粗轧变形的不断渗透,中间坯侧面单鼓形状较严重,翻平宽展量较大。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在立辊孔型中增加了孔型上圆角,槽底两端分别有槽底下圆角4、槽底上圆角5,孔型上圆角的半径为45-55mm。同时相应地缩小了槽底1宽度,以保证铸坯上棱角与孔型圆角接触,实施圆角对其的加工作用。槽底宽度为220-230mm,保证了圆角对铸坯角部的作用范围在4—6mm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孔型上圆角的半径为50mm,槽底宽度为225mm。
图中显示,孔型槽底1为带凸度的凹槽底,槽底凸度6凸起的高度为3-4mm,使铸坯一道轧后铸坯侧面更趋于凹形,以减少铸坯后续的翻平宽展,使板卷边部线状缺陷更接近于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