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集装箱换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500.3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彭佳;段勇;张向杰;孙东;洪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B65G47/8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中转站 集装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中转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集装箱换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垃圾中转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它的作用是将从居民、单位、商业和公共场所等收集来的零散的垃圾,运送到这里来集中,并通过专用的垃圾压缩设备将零散的垃圾压缩减容后,装入专门的集装箱内,由运载车辆送至垃圾最终处理场(如填埋、焚烧、堆肥等)。在此过程中,单个垃圾集装箱装载的时间很短,而转运垃圾集装箱的时间较长,为保证压缩设备能够连续不断的工作,就需要一套设备在完成集装箱的装载后,将满载的集装箱移开,将空载的集装箱与放置在压缩机对接处,完成下一次垃圾压缩装箱。现有的换箱设备一般只能放置二个集装箱,一套压缩设备与一套换箱设备配套使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在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内,单个集装箱装载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而车辆转运垃圾集装箱的来回时间一般在二小时左右,只能放置二个集装箱的换箱设备远远不能保证压缩设备的连续运行;
2.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压缩设备数量一般为2~5套,配套的换箱设备数量也相同,其占地面积大、效率低、能耗高;
3.不能适用于地下式垃圾站,换箱平台上没有配置推拉机构,不能实现将集装箱推出、拉回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集装箱换箱装置,本垃圾集装箱换箱装置转运时间短,可配套多台垃圾压缩设备使用,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保证垃圾压缩设备的连续运行,适用于各型垃圾中转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集装箱换箱装置,包括为矩形框架结构的换箱平台,相互平行的两根导轨,以及电气控制柜,所述换箱平台左、右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行走轮支撑于所对应的导轨,换箱平台上设置行走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电气控制柜连接,换箱平台上安装有推拉油缸,所述推拉油缸平行于换箱平台的纵梁,推拉油缸的活塞杆向换箱平台的进出口端延伸,推拉油缸活塞杆的延伸端安装钩箱油缸,钩箱油缸的活塞杆向上延伸,钩箱油缸活塞杆的延伸端安装用于固定垃圾集装箱的锁定件,还包括一感应轨道,所述感应轨道平行于导轨,换箱平台上设置感应头与感应轨道对应,感应头与电气控制柜连接,用于检测换箱平台的位置,换箱平台的至少一根纵梁上设有用于识别垃圾集装箱的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通过压力变送器与电气控制柜连接。
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换箱平台纵梁上设有的安装底座上,称重传感器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承载垃圾集装箱的承载板。
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换箱平台的两纵梁上,各承载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对垃圾集装箱的滚轮定位的凹槽。
所述感应头为磁性传感器,所述感应轨道为磁尺,所述感应头设于一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导轮支撑于感应轨道,感应头位于安装架两端的导轮之间,安装架的上端与换箱平台连接。
所述安装架、换箱平台之间设有相互铰接的连接架、铰接架,连接架的上端与换箱平台连接,铰接架的下端与安装架铰接。
所述换箱平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开关,各限位开关分别与电气控制柜连接,导轨的前后方分别设有限位挡块与限位开关对应。
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导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导轨的压轨器,所述换箱平台采用工字钢焊接组成,换箱平台的左、右两纵梁上分别设有一块供垃圾集装箱滚轮滚动的垫板,两垫板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用于对垃圾集装箱滚轮限位的限位条。
所述驱动装置主要由变频电机、减速器连接而成,所述变频电机与电气控制柜连接,所述行走轮与减速器连接,各行走轮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轮,限位轮可转动支撑于换箱平台,限位轮的下端低于行走轮的下端。
所述推拉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伸缩体,伸缩体的下端设置支撑滚轮,所述钩箱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该伸缩体上,伸缩体上设有用于检测伸缩体位置的传感器,所述锁定件上设有用于与垃圾集装箱接触的行程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拉绳百叶窗帘下轨吊绳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