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式线圈的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738.4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正友;黄立敏;李砚玲;林圣;麦瑞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线圈 轨道交通 接触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式线圈的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轨道交通工具的主要供电方式为机车的受电弓与轨道沿线的接触网接触,从接触网上取电。这种直接接触供电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导线直接接触的传输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的腐蚀、水粉尘及污物影响;磨损裸露的导线容易产生碳积、磨损、电火花等存在危险;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占用大量的空间和金属,在遇到特殊的地理运行环境(如山地、湖泊等)将严重制约有线网络的布线工程。而采用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则可以避免以上各种类似事故而简化供电系统。
感应式非接触电能传输(ICPT)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场近场松耦合感应原理,综合利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磁场耦合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实现用电设备以非导线接触方式从电网获取能量的技术,具有供电灵活、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现有的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组成是:机车底部的拾取线圈,供电所的控制器、控制器与交-直-交变频器相连、交-直-交变换器同时与轨道供电段地表下方埋设的供电线圈相连,供电线圈为绕轨道供电段的两根长直导线构成的长矩形线圈。机车进入供电段后,交-直-交变频器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向供电线圈供电,供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拾取线圈感应产生感应电动势,实现对机车的非接触供电。其存在的问题是:线圈分布稀疏,产生的磁场强度低,供电功率低;且机车进入供电段感应取电的整个时间段内,整个长矩形供电线圈均处于通电状态,而每一时刻拾取线圈只能从长矩形供电线圈内一个小面积的局部感应取电,有效感应面积很小,磁场利用率低,产生能源的浪费以及较大的电磁辐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窝式线圈的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装置,该种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功率高,磁场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并且明显减少电磁辐射。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式线圈的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装置,包括机车底部的拾取线圈,供电所的控制器、控制器与交-直-交变频器相连、交-直-交变换器同时与轨道供电段地表下方埋设的供电线圈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供电线圈为大小相等、蜂窝式排满轨道供电段地表下方的多个小供电线圈并联组成,每个小供电线圈上均串联有开关管,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轨道供电段地表中心线上每隔一个小供电线圈的距离设置一个检测拾取线圈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也与控制器相连;拾取线圈上设有信号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a、当机车未进入供电所,供电段上所有的信号接收器均不能检测到拾取线圈上的信号发生器发射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每个小供电线圈串联的开关管关断,供电段上所有的小供电线圈断电;
b、当机车进入供电所,拾取线圈进入供电段,拾取线圈正下方的信号接收器检测到拾取线圈上的信号发生器发射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以该信号接收器为中心的多个小供电线圈上串联的开关管导通,导通的小供电线圈的总面积为拾取线圈的1.8-2.2倍;交-直-交变频器输出的高频交流电流过导通的小供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拾取线圈感应到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实现对机车非接触供电;
c、随着机车及拾取线圈的前进,检测到信号发生器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器也不断向前更替,控制器控制更替后的信号接收器为中心的多个小供电线圈串联的开关管导通,并关断其余的开关管,使导通的小供电线圈的总面积为拾取线圈的1.8-2.2倍,且拾取线圈始终位于导通的小供电线圈的正上方;
d、当机车的拾取线圈驶出供电段时,所有的信号接收器均不能检测到拾取线圈上的信号发生器发射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每个小供电线圈上串联的开关管关断,供电段上所有的小供电线圈断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蜂窝式布局的线圈有效提高了线圈的分布密度,提高了磁场强度,使其供电功率高。
二、机车进入供电段感应取电的整个时间段内,始终只有拾取线圈正下方的相应小供电线圈通电工作,通电小供电线圈产生的磁场被有效地利用,磁场利用率高;而不能被拾取线圈感应的其它位置的小供电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减少了电磁辐射,节约能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拾取线圈不在供电段时的小供电线圈、信号接收器、拾取线圈和信号发生器的俯视分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