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605.7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3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聚良;姚青;曹玮;陈江浩;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聚良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杜小可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动脉 测压转 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尤其是动脉旁路手术时,常常需要对拟行旁路术的血管进行测压,而在一些重要的血管,如颈内动脉,又同时需要转流以避免阻断血管造成重要器官的缺血。而传统的测压及转流管是独立的两套管道系统,测压和转流要分别进行,这样在操作时需要反复阻断血管置入导管,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容易造成动脉内膜的损伤,甚至造成动脉斑块的脱落引起梗塞,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以解决现有测压和转流要分别进行,需要反复阻断血管置入导管,延长手术时间,易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包括通过三通阀门连接的两根转流管,每个转流管的末端均设有水囊,三通阀门还连接有测压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每个转流管的管壁上均设有刻度值。
每个转流管的开口端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动脉测压管及转流管通过一个三通阀门将二者连接为一体,转动三通阀门即可实现任意管道之间的联通,可以同时进行测压和转流的工作,解决了现有测压和转流要分别进行,需要反复阻断血管置入导管,延长手术时间,易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问题,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大大方便了临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流管I,2.转流管II,3.三通阀门,4.测压管,5.水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动脉测压转流管,其结构参见图1,包括通过三通阀门3连接的两根转流管1,每个转流管1的末端均设有水囊2,三通阀门3还连接有测压管4。其中,每个转流管1的管壁上均设有刻度值;每个转流管1的开口端为斜面。
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的材质是硅胶,柔韧性好,对血管的刺激性小;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的末端均设计为斜面,以便于插入断裂血管的管口,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的外壁均设有刻度值,便于辨别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的方位和掌握插入的长度;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可通过充起水囊5来固定,需拔除时,抽出水囊5中的肝素盐水使水囊5彻底萎缩,拔出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
三通阀门3通过阀芯的换向,可以实现测压管4与转流管I1的连通、测压管4与转流管II2的连通、以及转流管I1和转流管II2的连通三种连通形式。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只需要将三通阀门3转至使转流管II2与测压管4连通,将转流管II2的末端置入拟转流动脉的近心端,测压管4的末端连接体外测压装置,即可实现动脉近心端测压;再转动三通阀门3关闭转流管II2,使转流管I1与测压管4连通,且测压管4的末端连接体外测压装置,即可实现远心端动脉的测压;同样,关闭测压管4即实现动脉转流,无需为测压及转流反复更换导管。
使用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测定压力,判断能否转流,转动三通阀门3即可实现任意管道之间的联通,可以同时进行测压和转流的工作,解决了现有测压和转流要分别进行,需要反复阻断血管置入导管,延长手术时间,易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问题,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大大方便了临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聚良,未经张聚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污染管道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底端增压台车的衬砌增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