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50356.1 | 申请日: | 2014-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骏;蔡宝昌;周金海;秦昆明;翟双灿;李林;金玉琴;谢佳东;万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技术 中药饮片 田间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重视度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中医药认可度的提高,中药材的需求量也随之攀升。与行业规模迅速膨胀不匹配的是:饮片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劣质饮片大行其道已成顽疾。尽管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中药材造假现象并未根治,应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种植方面已经有相关技术在应用,但是在传感器技术在中药种植领域仍为一片空白,中药饮片原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种植中药材的种植田块中,并组建成无线传感网络然后定时采集数据并上传,对中药材的种植情况进行监督,并为后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用户对中药原药种植信息的追溯提供了基础。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录入终端、路由节点和监控平台,所述传感器节点布置在种植田块内,所述录入终端包括种植田块录入单元、种植品种录入单元、种植时间录入单元、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录入单元、农药喷洒时间和喷洒量录入单元和采收时间录入单元,所述传感器节点和录入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路由节点发送至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节点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酸碱度传感器。
优选的,对种植同一种中药材的种植田块进行分组,将一个以上种植田块分为一组;对于同一组种植田块,在每个种植田块内布置的传感器节点种类和数量相同。
优选的,监控平台内设置有比较器模块、阈值设定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阈值设定模块对每个传感器检测内容的阈值范围进行设定,所述比较器模块对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和对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超过阈值范围,则驱动报警器报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基于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以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完成很多人力完成不了的工作,尤其在环境监测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准时的、定时的、精确的采集到中药材生长环境信息的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中,供后期的数据挖掘和用户追溯,解决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生产管理落后局面,人工管理消耗大,中药材原药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录入终端、路由节点和监控平台。对种植同一种中药材的种植田块进行分组,将一个以上种植田块分为一组;对于同一组种植田块,在每个种植田块内布置的传感器节点种类和数量相同。
所述传感器节点布置在种植田块内,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酸碱度传感器。
所述录入终端包括种植田块录入单元、种植品种录入单元、种植时间录入单元、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录入单元、农药喷洒时间和喷洒量录入单元和采收时间录入单元。
所述传感器节点和录入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路由节点发送至监控平台。
监控平台内设置有存储模块、比较器模块、阈值设定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阈值设定模块对每个传感器检测内容的阈值范围进行设定,所述比较器模块对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和对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超过阈值范围,则驱动报警器报警,所述存储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