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量调控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812.0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蔡日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日旺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4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调控器,具体是一种液量调控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调控器,都是体积比较大的,而且大多是针对医用输液过程使用的,并不适用于圆柱体电池注液生产线上。目前在给圆柱体电池注液时,要么是通过人工控制注液量,人工观察调整;要么是通过电动控制,电脑编程控制。前者操作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无法实现所有电池的注液量一致,而且容易造成电解液的污染和浪费;后者虽然控制精准,但制造成本高,而且需经常更换元件,在刺鼻的注液箱内保养或维修常常困惑了机修及电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圆柱体电池机械注液机中的可精准控液的液量调控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量调控针,其特点是包括有套筒和调控杆,所述调控杆可上下调节地插置于套筒内,所述套筒的内腔上半部分为供调控杆插入的杆腔,下半部分为可容纳液体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开设有供液体流入容腔内的开口槽,通过上下调节调控杆而改变容腔内供液体流入的容积。
其中,为了实现可精准调节,上述调控杆的上部设有外螺纹,上述套筒的杆腔内对应设有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可实现调控杆与套筒连接且通过转动调控杆来上下调节。
为了便于调节,上述调控杆的上端面设有一字槽,通过一字螺丝刀即可带动该调控杆转动。
为了准确定位和提高密封性,上述套筒的下端中间连接有定位针。
为了进一步保证在注液前该液量调控针与圆柱形电池的密封性,上述套筒的下端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有套筒和调控杆组成的液量调控针,利用该液量调控针与注液筒配合使用而实现精准控液,在进行注液前,先调节液量调控针的调控杆,使容腔的容积满足要求,然后将液量调控针放入注液筒中,同时液量调控针的底部会堵住注液筒的下部开孔,接着向注液筒中注入电解液,直到电解液充满整个注液筒和液量调控针的容腔即可,此时注液筒内的液体加上容腔内的液体即为每次给圆柱形电池注液的液量,通过调节容腔的容积即可实现调节每次的注液量,故无需人工观察判断即可达到精准控液,而且利用机械原理提起液量调控针后电解液即可通过注液筒下部开孔流入圆柱形电池内,无需通过电子编程控制,故制造成本低,无需经常更换元件,也不会容易出现故障;又由于在套筒的下端设有定位针和密封垫,该定位针可塞住注液筒下部开孔,并同时利用密封垫与注液筒底部压紧密封,故进一步增强注液前的密封性,保证注液更为精准、等量。该液量调控针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有效解决了目前圆柱体电池注液过程中控液难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实施例所述的液量调控针,包括有套筒1和调控杆2,其中调控杆2可上下调节地插置于套筒1内,套筒1的内腔上半部分为供调控杆2插入的杆腔11,下半部分为可容纳液体的容腔12,容腔12的侧壁开设有供液体流入容腔12内的开口槽13,通过上下调节调控杆2而改变容腔12内供液体流入的容积。该实施例的调控杆2与套筒1的上下调节方法是:在调控杆2的上部设有外螺纹20,套筒1的杆腔11上部对应设有内螺纹10,通过外螺纹20和内螺纹10的配合可实现调控杆2与套筒1连接,在调控杆2的上端面设有一字槽21,通过一字螺丝刀插入该一字槽21中即可带动该调控杆2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容腔大小,采用小螺距和小螺纹来保证调节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日旺,未经蔡日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有界模型检验的无线传感网软件代码验证方法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