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末梢微量血液采集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8783.6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1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骕;丁焕红;王曼;肖新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美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绍新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末梢 微量 血液 采集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末梢微量血液采集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诊断、治疗过程中,经常对人采血检验,最常见的采血方式是用注射器从静脉抽血,或用采血针连接采血管从静脉取血,采集的血液再转入单独的试管内离心沉淀分离血清或血浆,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分析。如果遇到不适合静脉采血的人群,如血液病患者、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等,则需要从末梢采血,但是现有的采血装置操作复杂,血液浪费大。随着微量超微量分析仪器的广泛使用,急需一种简便、快捷、微量的采血装置,以满足即时检验、床头检验、家庭检验中采血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血液采集与分离装置于一体的一次性末梢微量血液采集分离器,使末梢微量血液的采集分离更加简单、快捷。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末梢微量血液采集分离器,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吸管,以及收集分离管,所述吸管由采血管和弹性软管组成,所述弹性软管的尾端插入在收集分离管内。
所述弹性软管的尾端为锥形。
所述采血管的开口处设有管帽。
所述收集分离管的外壁上设有软带,所述软带的一端固定在收集分离管上,另一端设有密封塞。
所述收集分离管为设有刻度标识的透明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弹性软管使吸管内形成负压,从而用采血管吸取创口处的血液,与现有的注射器抽血相比,操作更加简单。吸取的血液直接进入收集分离管,省略了用注射器将抽取的血液注入试管内的程序,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同时还减少了血液在转移过程中的损耗,减少了采血量。弹性软管的尾端设计成锥形,是为了避免在朝下吸取血液时,已经进入收集分离管内的血液又回流进入吸管。采血管的开口处设管帽是为了在运输、存放时保持装置的密封、洁净,防止污染。收集分离管上的密封塞可防止管内的血液外溅和被污染,设有刻度标识的透明管是为了观察收集分离管内的血液量。本实用新型集血液采集与分离装置于一体,收集到的血液可直接进行离心沉淀分离血清或血浆,满足了即时检验、床头检验、家庭检验中的末梢微量采血需要,同时可节约大量的医疗耗材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管(1a-采血管、1b-弹性软管),2-收集分离管(2a-软带、2b-密封塞),3-管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一次性末梢微量血液采集分离器,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吸管1,以及收集分离管2,所述吸管1由采血管1a和弹性软管1b组成,所述弹性软管1b的尾端插入在收集分离管2内。所述采血管1a由有机透明的多聚材料制成,采血管1a的内径为1.5微米,长度为40微米,将其靠在被检者针刺的创口处,用于血液的引入;弹性软管1b也是由有机透明的多聚材料制成且与采血管1a一体成型,弹性软管1b的内径为4微米,长度为20微米;所述收集分离管2由较硬质透明的多聚材料制成,其内径为4.5微米,长度为30微米,上面设有刻度标识。
弹性软管1b的尾端为锥形,锥尖的内径为1.5微米,锥尖距离收集分离管2的管口距离为10微米,所述采血管1a的开口处设有管帽3,所述收集分离管2的外壁上设有软带2a,软带2a的一端固定在收集分离管2上,另一端设有密封塞2b。
使用时,先取下管帽3,用手挤压弹性软管1b,将采血管1a靠在被检者针刺的创口处,再松开弹性软管1b,使吸管1内形成负压,血液就会通过吸管1进入收集分离管2,当收集分离管2中的血液量满足检验要求后,停止采血,将吸管1从收集分离管2中拔出,用密封塞2b将收集分离管2的管口密封,血液直接在收集分离管2内沉淀分离后即可进行检验分析。收集分离管2中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在装配前添加抗凝剂或分离胶用于保存、分离血清或血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美达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美达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8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射线数字化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人员行为感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