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7808.0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5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程秋明;张明星;王尔;蔡小川;詹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8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浮锚杆后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大、难建筑工程的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也较为常见。在深基坑中,为了抵抗地下水浮力,常在基础部位设置抗浮锚杆,其对主体结构,特别是群楼的整体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浮锚杆的施工质量成为影响建筑安全的关键因素。
抗浮锚杆的上端须弯锚至底板结构当中,以确保底板的抗浮力满足要求,防止结构在水浮力的作用下上浮。
由于抗浮锚杆间距较小,普遍在1.8m左右,加之上端弯锚后(一般抗浮锚杆杆体在制作时,末端按设计要求加工为弯折形状,即保证锚杆外部预留段长度),可使用的空间水平间距仅为0.8m左右,使得在施工结构底板的防水层、保护层,底板底筋时,给操作人员带来极大的考验,施工质量难也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成本低廉、施工便捷的抗浮锚杆后弯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包括千斤顶缸体、千斤顶活塞杆、U型顶卡、固定圆环、可移动环、上肢杆、下肢杆、L型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千斤顶活塞杆传递给U型顶卡的压力或推力及上、下肢杆的拉力将竖向的抗浮锚杆沿着预先控制的标高拐点弯折,以达到抗浮锚杆上端弯锚的目的。
所述装置的特征是在千斤顶活塞杆端部套上(或焊接)一个U型顶卡,在靠近活塞杆一端的千斤顶缸体上焊接一个固定圆环,紧靠固定圆环部位设置一个可移动环,该环套在千斤顶的缸体上,并与上肢杆和下肢杆分别焊接固定,上下肢杆各与L型杆焊接固定。通过U型顶卡的压力与L型杆的拉力将抗浮锚杆弯折,进而达到抗浮锚杆上部弯锚的目的,确保地下室底板内的锚固段长度要求。
采用所述的后弯装置,可在地下室底板防水层、保护层、底板底筋施工完毕后,对抗浮锚杆上部进行后弯锚固,有效减小了抗浮锚杆对地下室底板防水层、钢筋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影响,在保证各道工序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一,下放抗浮锚杆前无须对锚杆上部(深入底板结构中的部分)进行弯锚,便于杆体的存放(杆体加工后,下放安装前,锚杆均能较好的放置于指定的施工场地);其二,采用所述的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对锚杆上部进行后弯锚固(底板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对底板防水层、底板底筋的施工影响较小,有效保证了各工序的正常进行,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三,采用抗浮锚杆的后弯锚固施工工艺,工艺操作简单,能大幅度加快施工进度;其四,根据地下室底板面筋的设计标高,通过采用抗浮锚杆后弯装置施工,能较好的调整弯锚点的高度,使得抗浮锚杆的上部弯折段作为底板钢筋的支撑构架,无须另设(或减少)马凳,减少了钢筋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示意图。
图中:油管接驳口1;千斤顶缸体2;可移动环3;上肢杆4;千斤顶活塞杆5;上L型杆6;U型顶卡7;下L型杆8;固定圆环9;下肢杆10;抗浮锚杆11;基坑底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包括千斤顶缸体(2)、千斤顶活塞杆(5)、U型顶卡(7)、固定圆环(9)、可移动环(3)、上肢杆(4)、下肢杆(10)、上L型杆(6)、下L型杆(8)、油管接驳口(1)。
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其特征是在千斤顶活塞杆(5)端部套上(或焊接)一个U型顶卡(7),在靠近活塞杆(5)一端的千斤顶缸体(2)上焊接一个固定圆环(9),紧靠固定圆环(10)部位设置一个可移动环(3),可移动环(3)套在千斤顶缸体(2)上,并与上肢杆(4)和下肢杆(10)分别焊接固定,上下肢杆(4)(10)各与上下L型杆(6)(8)焊接固定,上下肢杆与上下L型杆共同受力。
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其特征是利用千斤顶活塞杆(5)传递给U型顶卡(7)的压力或推力及上、下肢杆(4)(10)的拉力将竖向的抗浮锚杆(11)沿着预先控制的标高拐点弯折,以达到抗浮锚杆(11)上端弯锚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后弯装置,其特征是固定圆环(9)的外半径大于可移动环(3)的内半径,可移动环套(3)在千斤顶缸体(2)上,可沿千斤顶缸体(2)一定范围内移动,且收到固定圆环(9)的约束。由于可移动环(3)收到固定圆环(9)的约束,在千斤顶顶推过程中,使得可移动环带动上下肢杆后移而产生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7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健康直饮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坑底部管涌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