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增力摩擦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6464.1 | 申请日: | 201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盟;赵东;安延涛;刘海洋;孙连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摩擦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根据外部载荷大小产生相应大小摩擦阻尼力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振动时刻存在。例如,在机械加工领域,由于振动使得加工出的零件精度降低;在建筑领域,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得建筑物遭到破坏。振动还会产生噪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为减小振动带来的危害必须减小振动,中国专利2013201155157公布的一种球囊增力摩擦阻尼器,在外壳体的内部空腔中设有活塞体,在外壳体与活塞体之间设有摩擦板;自外壳体的顶部向下延伸一作动杆,该作动杆穿过活塞体的顶部并伸入到活塞体内腔中;在活塞体的侧面设有两通孔,并在每一通孔中滑动安装一活塞销,在活塞体的内腔中设有油液;当外壳体顶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作动杆向下移动,使得活塞体的内腔体积减小,压力增大,迫使油液推动活塞销向外移动,进而使得摩擦板与外壳体之间的正压力增大,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由于振动时刻存在,因此外壳体顶部的振动源时刻会将作用力传递给外壳体,进而摩擦板与外壳体之间的摩擦不断的进行,摩擦板逐渐磨损,摩擦板与外壳体之间的空隙增大,进而使得摩擦阻尼器的灵敏度降低,便不能根据外载荷的大小产生相应的摩擦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摩擦阻尼器,能够根据振动源振幅的大小产生相应大小的摩擦阻尼力,且有效增大外筒与摩擦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减振效果,以减小振动带来的危害;同时,在摩擦板磨损后可以进行更换和修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增力摩擦阻尼器,包括外筒、作动杆、内筒、摩擦板和活塞销,竖向放置的所述外筒上端固定一用于和振动源接触的拉板,下端敞口,所述内筒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盖板封堵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且在所述腔体顶部的盖板中央处设有一个第三通孔,所述拉板上设有一个向外筒内延伸的且恰好可以插入并与第三通孔滑动配合的作动杆,所述内筒套置在外筒的下部,且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有一环状间隙,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内部空间填充有油液和气体;
在所述内筒外表面的一侧设有一个平面,且在所述平面上沿内筒轴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在每一第一通孔中分别安装一活塞销;
在靠近所述平面一侧及相对一侧的所述环状间隙中分别设有第一楔形板和第二楔形板,且所述第一楔形板可以在平面与外筒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滑动,在所述第一楔形板竖向上设有与活塞销接触并配合的第二通孔,在两楔形板之间的环状间隙中分别设有一圆弧状的摩擦板,且楔形板和摩擦板在竖直面上的接触面为楔形斜面,所述楔形斜面满足:当活塞销向外滑动时,第一楔形板向外滑动并通过两侧的楔形斜面压迫摩擦板,使得摩擦板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销为端部是锥状的圆柱体,且所述第二通孔为锥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销为端部是阶梯状的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为台阶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摩擦板规格一致且对称设置在环状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油液液面距离内筒顶壁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至3毫米。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楔形板和摩擦板之间的楔形斜面缝隙中嵌有调整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楔形板的宽度与平面的宽度接近。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上下两端的盖板直径与外筒内径相同,且所述摩擦板镶嵌在上下盖板之间的内筒外侧,在内筒轴向上摩擦板与内筒相对静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阻尼器,在圆形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填充相对设置的一对弧形的摩擦板,在两摩擦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两楔形板,通过安装在内筒侧面的活塞销推动第一楔形板的移动进而实现摩擦板与外筒内壁的挤压以产生正压力,摩擦板与楔形板的接触面均为楔形斜面,通过该楔形斜面将正压力均匀分散到外筒内壁上。当摩擦板磨损时,可通过在第二楔形板与摩擦板之间添加调整垫片以保证摩擦板与内筒壁的良好接触。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外部振动源的振幅大小,产生相应大小的摩擦力,并均匀传递到外筒内壁上,以消除振动带来的危害,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内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楔形板示意图;
图5为摩擦板示意图;
图6为第二楔形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第一楔形板与活塞销配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6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插编式钢丝绳吊索
- 下一篇:一种轻量化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