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行稳定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5946.5 | 申请日: | 2014-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霍树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稳定 水面 叶轮 增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氧机,特别是应用在鱼塘等水池中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在运行时,由于叶轮受到水的反作用力,会产生向上串动的不稳定现象。现有技术单靠增氧机的自身重量来克服这种不稳定现象,这样不利于减轻水面叶轮式增氧机的重量,特别是当有条件采用高效电机而减轻增氧机重量时,仅为了克服上述不稳定现象而不得不增加配重,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可自行稳定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该增氧机既能克服向上串动的不稳定现象,又无需增加配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自行稳定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包括叶轮、电机、减速器和浮球支架,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叶轮转动,浮球支架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有水翼,相对于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水翼具有负仰角。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或者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下述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水翼的背对水流的翼面上设有加强筋。
所述电机是直流无刷电机,所述减速器是行星齿轮减速器。
所述浮球支架固定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壳上。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壳构成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外壳的一部分。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转轴是同一根轴。
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采用星形接法,而且定子的各相绕组的线圈起始端连接在一起,构成星形接法的公共点,各相绕组的线圈尾端作为星形接法的端电压输入点。
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在其定子铁芯的与转子构成气隙的铁芯表面设有磁力分割槽,从电机的垂轴面看,该磁力分割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内最宽部位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水面叶轮式增氧机运行时,利用水翼在叶轮所带动的水流中产生的负升力,使增氧机自行下沉,以此克服增氧机向上串动的不稳定现象,具有良好的自动稳定效果,无需增加配重,甚至在减轻增氧机重量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克服增氧机向上串动的不稳定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的虚线箭头代表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
图3是图2的A-A旋转剖视图,图中的虚线箭头代表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的虚线箭头代表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
图7是实施例三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的虚线箭头代表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
图9是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直流无刷电机的星形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自行稳定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包括叶轮1、电机2、减速器3和浮球支架4。电机2通过减速器3驱动叶轮1转动。浮球支架4所连接的浮球5用于承载整个增氧机的重量。
浮球支架4固定在减速器3的外壳上。浮球支架4固定连接有水翼6。如图3所示,相对于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水翼6具有负仰角。在增氧机运行时,利用水翼6在叶轮1所带动的水流中产生的负升力,使增氧机自行下沉,以此克服增氧机向上串动的不稳定现象,具有良好的自动稳定效果。
如图1所示,水翼的背对水流的翼面上设有加强筋11,以增加水翼的强度。
水翼6除了直接与浮球支架4固定连接外,还可以间接固定在浮球支架4上,例如,将水翼6直接固定在浮球5的侧面或者底部。
为了进一步减轻整台增氧机的重量,并且提高增氧机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下述的改进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9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细长管类注塑零件的简化注塑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外观件的注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