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级隔振液压悬置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5843.9 | 申请日: | 2014-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邢小丽;郝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F16F7/10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液压 悬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隔振悬置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二级隔振液压悬置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在目前开发的多种工程振动的控制技术措施中,阻尼减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动机悬置机构作为一种阻尼减振部件,不仅用于支撑和固定发动机动力总成,且悬置机构还能够承受动力总成内部因发动机曲轴旋转和平移质量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及力矩,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作用于动力总成上的一切动态力,从而可以隔离由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激励而引起的车架或车身的振动和高频噪声,以及隔离由于路面不平度而引起的车身振动向动力总成的传递,因此悬置机构可作为一个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吸振器,以抑制车身及悬架的跳动模态引起的各种振动。但现有的发动机悬置机构中,悬置机构的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为螺栓直接固连,由此使得经悬置机构衰减后的剩余发动机振动能量经橡胶主簧外套直接传递至车身端,不能实现对发动机振动的进一步抑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级隔振液压悬置机构,其能够在悬置机构对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进行衰减的基础上,对剩余的振动能量进行二次衰减,以减小发动机动力总成传递到车身的振动量,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二级减振液压悬置机构包括经由悬置托臂与发动机相连的橡胶主簧,以及固连于橡胶主簧两侧的、使所述橡胶主簧固连于车身上的橡胶主簧外套,在所述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相连的连接孔中设有使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为弹性连接的橡胶体。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橡胶主簧外套的连接孔内设置橡胶体,使得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由直接固连变为弹性连接,从而能够在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经由橡胶体对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剩余振动能量做进一步的二次衰减,以减小由橡胶主簧外套传递到车身的剩余振动能量,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橡胶体包括沿连接孔周向布置于其内的中空的橡胶连接体,以及与所述橡胶连接体固连的、沿连接孔两端口的外沿周向布置的橡胶凸台。橡胶凸台用于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之间起到弹性隔振的作用,橡胶连接体用于连接两端的橡胶凸台以使橡胶体稳定的设置在连接孔中。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橡胶连接体中还套装有中空的内部镶件。设置内部镶件可提高橡胶主簧外套连接孔的连接强度,保证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的连接效果,并可对橡胶体起到包括作用。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橡胶体背对于车身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垫片。设置垫片可使橡胶体完整的参与到橡胶主簧外套与车身间的弹性连接中,以保证橡胶体的振动衰减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橡胶主簧包括橡胶主簧本体,设置于橡胶主簧本体内的流道组件,以及设置在流道组件和橡胶主簧本体端盖间的皮碗,还包括灌注于所述橡胶主簧主体内的封液;所述悬置托臂固连于橡胶主簧本体底部的螺纹孔内,所述橡胶主簧外套对称固连于橡胶主簧本体外圆周面上的两侧。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悬置托臂上硫化设置有护套。在悬置托臂上设置护套可避免悬置托臂装配后的旷动,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悬置托臂与橡胶主簧外套的磕碰,能够起到更好的隔振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悬置机构的橡胶主簧对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进行衰减的基础上,对剩余的振动能量进行二次衰减,从而能够减小发动机动力总成传递到车身的振动量,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橡胶主簧外套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4为橡胶主簧外套装配时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橡胶主簧;2、橡胶主簧外套;3、连接孔;4、橡胶体;41、橡胶连接体;42、橡胶凸台;5、内部镶件;6、垫片;7、螺栓;8、橡胶主簧本体;9、托臂连接螺栓;10、流道组件;11、皮碗;12、端盖;13、封液;14、悬置托臂;15、护套;16、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流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多工位的不停机印刷加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