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纱机高转速锭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5538.X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万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12 | 分类号: | D01H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纱机高 转速 锭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纺织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包纱机高转速锭子。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上,纱线缠绕在随锭子一起转动的纱管上,但在作业过程中,锭子作为高速运转的部件,会使得轴承、阻尼因为疲劳磨损等原因损坏,这时候就需要卸下锭子进行更换损坏的部件,但是现有的锭子结构复杂,拆装繁琐,大大限制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纱机高转速锭子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包括锭座和锭杆,锭杆与锭座转动连接,锭杆上设置有锭盘、上锁件和下锁件,下锁件与锭盘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锭杆通过轴承与锭座转动配合,轴承外圈设置上阻尼套和下阻尼套,锭座内设置有定位上阻尼套和下阻尼套的限位腔;所述锭座为两片结构组合而成,两片锭座相互螺接配合。
所述的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锭座外设置有垫片、挡圈和六角螺母。
所述的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双滚道轴承。
所述的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阻尼套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阻尼套的内圈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所述的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阻尼套的外圈圆周上均匀设置多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锭子装配复杂的技术不足,其结构设计合理,改变了轴承的特性,运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降低了噪声,延长了锭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日后的维修成本。将现有的两个独立轴承替换为一个独立轴承,使140纱管由原先的18000转速提升到26000转速,增加了美观性,减少了振动、降低了噪音、降低了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锭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阻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阻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锭座,2-轴承,3-上阻尼套,4-下阻尼套,5-防尘盖,6-锭杆,7-锭盘,8-上锁件,9-下锁件,10-压缩弹簧,11-垫片,12-挡圈,13-六角螺母,14-轴套,15-帽盖,16-第一垫圈,17-第二垫圈,18-第一挡圈,19-第二挡圈,20-第三挡圈,21-第四挡圈,22-凹槽,2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包纱机高转速锭子,包括锭座1和锭杆6,锭杆6与锭座1转动连接,锭杆6上设置有锭盘7、上锁件8和下锁件9,锭座1与锭盘7之间设置防尘盖5,上锁件8和下锁件9用来固定纱管,锭盘7与锭杆6过盈配合,下锁件9与锭盘7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0,锭杆6通过轴承2与锭座1转动配合,轴承2外圈设置上阻尼套3和下阻尼套4,锭座1内设置有定位上阻尼套3和下阻尼套4的限位腔;其中锭座1表面镀砂,不会生锈,由两片结构组合而成,两片锭座之间通过螺钉螺接配合,方便拆装,提高了更换零件的效益,减少了对轴承2的损伤,与现有一体的筒状锭座相比,不用敲击来退锭杆6,拆卸更加方便,更换配件效率更高。
在锭座1外设置有垫片11、挡圈12和六角螺母13,用挡圈12与六角螺母13可以将锭子固定在包纱机的机架上,并用垫片11垫于锭子与机架之间,更好的固定了锭子,减少了振动;锭杆6与锭座1连接的轴承2为双滚道轴承,提高了与锭杆的配合,减少了因配合造成的损伤,轴承可添加油脂,有效的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与现有的两个单独轴承相比,其工作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上阻尼套3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上阻尼套3的内圈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凹槽22,下阻尼套4的外圈圆周上均匀设置多个凸起23,这种结构设置,可以减少工作时振动幅度,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可以延长磨损时间,减少振动,增加锭子使用寿命。
下面对比描述现有锭子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锭子结构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一、现有锭子
锭座组成部分包括:锭座1、帽盖15、上下阻尼套3、下阻尼套4、轴套14、轴承2、防尘盖5、第一挡圈18、第二挡圈19、第三挡圈20、第四挡圈21、第一垫圈16、第二垫圈17;
1.需更换轴承时:
先卸下第二挡圈19、第四挡圈21及第一垫圈16,接着将锭杆6压出,再敲出防尘盖5,然后敲出轴套14,最后更换新轴承2;
2.需更换阻尼时:
换上阻尼套3:先将帽盖15拧开,接着卸下第一挡圈18及第二垫圈17,再撬出上阻尼套3,最后更换新的上阻尼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万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万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5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