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燃烧混合液态燃料的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5297.9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唐铭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铭坤 |
主分类号: | F23D11/24 | 分类号: | F23D1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启荣;莫瑶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混合 液态 燃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燃烧混合液态燃料的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锅炉投燃料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只投燃单一燃料(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二是以一种燃料为主,另一种燃料点火助燃(垃圾锅炉、重油、水煤浆锅炉);三是采用油气两种燃料,正常生产一般只用一种燃料。上述锅炉对单一燃料的依赖性太强,当能源价格发生变化时,无法调整燃料品种和各种燃料的配比,也就无法实现最经济的燃料配比投燃,在目前日渐紧张的能源环境下难以控制燃料成本。而且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日趋紧张,世界范围内低碳、环保压力越来越大,锅炉、燃烧炉、焚烧炉等高耗能设备越来越有必要采用价格低廉的液态烃作为燃料,但新一代醇基液体燃料的蓝晶液由于自身粘度大、不易雾化,输送时容易堵塞喷嘴导致燃料供给量不恒定,难以实际应用于工业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燃烧混合液态燃料的燃烧系统,包括储液桶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内设有烧嘴;所述烧嘴包括壳体、用于输送液态燃料的燃料喷射管,以及用于限定压缩空气运动方向的旋流器;所述壳体形成有工作腔;所述旋流器将工作腔分隔成气腔和混合腔;气腔和混合腔通过旋流器上的气流通道连通;燃料喷射管穿入壳体的混合腔并穿过所述旋流器,燃料喷射管的燃料出口处在混合腔内;在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向气腔内通入压缩空气的气体管道;还包括用于增加液态燃料输送压力的加压泵和用于调整、恒定液态燃料输送压力的调压阀;所述加压泵设在储液桶与燃烧器之间;所述调压阀设在加压泵与燃烧器之间;所述加压泵与所述调压阀之间还设有用于泄压的泄压管;调压阀的输出口与所述烧嘴的燃料喷射管的燃料入口连通;燃烧器的气体管道与压缩空气源连通。
将储液桶与燃烧器通过输送管道连通,在储液桶与燃烧器之间的输送管道上依次设有加压泵和调压阀,调压阀的输出口与燃烧器烧嘴的燃料喷射管的燃料入口连通。在加压泵与调压阀之间设有泄压管。在燃烧器的外部设有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源与燃烧器烧嘴的气体管道连通。
将液态燃料装入储液桶内,启动加压泵将储液桶内的液态燃料输送至燃烧器,液态燃料从燃料喷射管进入燃烧器的烧嘴,从燃料喷射管的燃料出口喷射至混合腔,在此过程中,利用调压阀控制输送管道的输送压力,令液态燃料的输送压力保持恒定,从而保证燃烧器的燃料供给量保持稳定。输送燃料的同时利用压缩空气源,将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气体管道输送至燃烧器烧嘴的气腔,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器烧嘴的气腔,经过旋流器的气流通道形成旋风进入混合腔,在燃烧器烧嘴的混合腔内与液态燃料混合,将液态燃料粉碎雾化。雾化的燃料进入燃烧器的燃烧室内,经点火器点燃后燃烧。在此过程中,利用调压阀控制输送管道的输送压力时,在压力差的影响下,富余的液态燃料会从泄压管流出。
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是,所述的加压泵是耐磨损耐腐蚀的加压泵。
为了减少液态燃料的损耗,避免浪费,优选的是,所述泄压管与储液桶的顶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燃烧混合液态燃料的燃烧系统,结构简单,通过加压泵和调压阀控制液态燃料的输送压力,保证了蓝晶液燃料供给量的稳定,同时,通过加压泵和调压阀恒定液态燃料的输送压力,能将不同型号的蓝晶液混合使用,从而避免了锅炉对单一燃料的依赖性,能有效地控制燃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烧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料管道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流器A-A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流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燃烧器;2-储液桶;3-输送管道;4-加压泵;5-泄压管;6-输气管;7-空气压缩机;11-壳体;12-喷嘴;13-燃料管道件;14-旋流器;15-混合腔;16-气腔;17-气体管道;31-第一球阀;32-调节阀;33-压力表;51-第三球阀;61-第一气阀;131-燃料喷射管;141-斜向凹槽;14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铭坤,未经唐铭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