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及其送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4940.6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冬;汪小健;别小勇;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冬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5/30;E02D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140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连接 结构 及其 送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及其送桩器。
背景技术
为满足建筑工程高空间利用的需求,地下空间被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这就必须解决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结构抗浮等问题,在建造地下结构时一般采用桩基形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预制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桩基形式,由于其可采用工厂化生产,对桩的制作质量便于控制,预制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但若预制桩使用不当,经常会出现预制桩抗拔失效的工程事故,而最常见的事故是预制桩与承台的锚固失效。传统的空心混凝土预制桩与承台连接采用管桩内插钢筋笼并浇混凝土填芯,利用填芯混凝土与管桩侧壁的摩擦力作为上部承台的拉力。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易受现场条件和施工人员素质影响,管桩内浇混凝土填芯时,难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施工完成后,填芯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很难检测,易产生质量隐患,在几十年的使用期限内,填芯混凝土会老化松弛,与管壁摩擦力会不可避免的损失从而产生巨大的建筑安全问题。
专利号为201020504072.7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它包括预应力管桩及承台,在预应力管桩内固定一个环形锚固钢板,在环形锚固钢板的上部焊接钢筋,通过钢筋及填芯混凝土将预应力管桩与承台连接为一体。这样的技术方案虽然相比传统的连接结构来说,管桩端部受力效果提高了,但是环形锚固钢板与管桩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只是后期通过浇筑填芯混凝土的方式二次加工固定,在几十年的使用期限内,填芯混凝土会老化松动,环形锚固钢板与管桩就会随之松动,产生巨大的建筑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及其送桩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桩和承台。预制桩的桩体中设有箍筋,预制桩中预埋有抗拉钢筋,抗拉钢筋的下端部预埋在预制桩中与预制桩的箍筋固定,预制桩的顶部与承台连接,抗拉钢筋的上端部处于承台内。
由此,抗拉钢筋的下端部与预制桩的箍筋固定,抗拉钢筋的下端部预埋在预制桩中,抗拉钢筋和预制桩桩体通过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制造出成品预制桩,成品预制桩的桩头以上留有抗拉钢筋上端部。对于传统的空心的预制桩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心的预制桩的抗拉钢筋的上端部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固定到承台内,使空心的预制桩和承台连接为一体,形成永久型的整体结构,以抵抗地下结构中的各种不利荷载,如地下水产生的水浮力、地震力产生的拔力,提高了空心的预制桩端部的强度。空心的预制桩与承台的抗拉力不再受填芯混凝土与内壁的“不确定”摩擦力控制,而是由预埋在预制桩内的抗拉钢筋强度、抗拉钢筋与预制桩锚固力、抗拉钢筋与承台锚固力、预制桩自身抗拉力四者之较小者确定。对于传统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而言,传统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没有预留抗拉钢筋,需要将其上端部的混凝土敲掉,露出所需长度的抗拉钢筋,在通过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连接承台,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桩可直接与承台浇筑连接,施工简便快捷,大大节约了工期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台内设置有钢筋笼,钢筋笼与抗拉钢筋的上端部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构造。由此,预制桩和承台利用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方式形成一体构造,形成的结构是一种永久型的结构,该结构可与整个建筑物有相同的使用周期,解决了空心的预制桩不能作为永久抗拔桩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桩,对于传统的空心的预制桩而言,可以缩短填芯长度,填芯部分的钢筋采用最小构造要求施工,节省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对于传统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而言,可以节省劈桩段的材料和人工,节约成本,提高了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与一种预制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相配合的送桩器,包括送桩器本体和送桩头。送桩头固定于送桩器本体的末端,送桩头开设有与抗拉钢筋相匹配的抗拉钢筋让位槽。由此,沉桩时,将送桩头的抗拉钢筋让位槽对准抗拉钢筋,避免沉桩施工损伤抗拉钢筋,送桩头顶住预制桩端部后即开始沉桩,即可将带有抗拉钢筋的预制桩送到指定位置。由于预制桩的形状和尺寸不同、抗拉钢筋的根数不同,所以相应的送桩器和送桩头需要根据需求特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送桩头通过螺纹、螺栓或焊接连接固定于送桩器本体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冬,未经陈家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4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结构柱脚与基础连接结构
- 下一篇:无基床整平的筑岛沉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