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种子幼苗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4546.2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峰;糜佳洛;金洁茹;柴世科;蔡妙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种子 幼苗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子幼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植物根系的各种研究实验中,需要将已萌发的种子在营养液中培养至幼苗,以研究其根系及幼苗的生长状况。如水稻幼苗铝的吸附解析实验中,借助塑料筛子将已萌发的水稻种子培养成水稻幼苗,但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水稻的根无法全部塞入塑料筛子的孔中导致培养出的水稻幼苗的根遍布于塑料筛子表面而缠绕在一起,在取用水稻幼苗的过程中,根受到严重损伤,使实验无法进行,浪费大量的原料。另外在研究幼苗作处理时,由于根已经有一定的长度,很难将根塞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使得实验效率低下,且会造成根部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植物种子幼苗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植物种子幼苗培养装置,包括托板,所述的托板上通过支撑柱和垫板安装有培养板,培养板上开设有多个培养圆孔,培养圆孔边缘开设有缺口;
所述的培养板为长15cm、宽2cm、厚0.2cm的长方体;
所述缺口的宽度小于培养圆孔的直径;
所述多个培养圆孔中相邻两个培养圆孔直径大小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加快插放种子的速度,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且能防止培养出的幼苗的根缠绕在一起,减少实验原料的损耗,同时有效的固定避免了已插好的种子遇到培养液过多时易漂浮等的问题。适合多种萌发植物种子的培养,如:水稻、小麦、大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植物种子幼苗培养装置,包括托板1,所述的托板1上通过支撑柱2和垫板6安装有培养板3,培养板3上开设有多个培养圆孔4,培养圆孔4边缘开设有缺口5;所述的培养板3为长15cm、宽2cm、厚0.2cm的长方体;所述缺口5的宽度小于培养圆孔4的直径;所述多个培养圆孔4中相邻两个培养圆孔4直径大小不相等。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将培养板3通过支撑柱2和垫板6安装在托板1上,使培养板3处于悬空状态,然后用镊子夹住已萌发的种子,使种子根的萌发处从培养板3上缺口5处横向进入到培养圆孔4,将种子送入至培养圆孔4中,使得种子的芽露在培养板3一侧,根处于培养板3下部,然后放开镊子,种子就稳定的固定在培养圆孔4内,将培养板3放到培养液上培养即可。培养结束后,将水稻幼苗取出,该装置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
对已经有一定根长的幼苗,用镊子夹住幼苗基部,不要损坏幼苗,使幼苗基部从培养板3上缺口5处横向进入到培养圆孔4,将幼苗送入至培养圆孔4中,使得根处于培养板3下部,然后移走镊子,幼苗就稳定的固定在培养圆孔4中,将培养板3放到培养液上培养即可。培养结束后,将水稻幼苗取出,该装置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
本实用新型通常用塑料和塑料泡沫材料制成。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4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