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地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3971.X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焦生杰;王欣;杨毅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85 | 分类号: | E02F3/8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地机 工作 装置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平地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一种土方工程机械,主要利用铲刀进行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此外,一些平地机还附加了装载、压实、破冰、除雪等功能。铲刀是平地机的主要工作装置,由铲刀左右升降油缸、铲刀引出油缸、铲角变换油缸、铲刀摆出油缸、铲刀回转马达控制其动作。为适应不同工况,平地机还具有铰接转向、前轮倾斜、推土、耙土等功能,这些动作分别由铰接转向油缸、前轮倾斜油缸、前推土板升降油缸、后松土器升降油缸控制。
在公知技术中,平地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普遍采用两个等排量定量泵或单个定量泵配同步阀构成两条等量油路,采用两组六通多路换向阀(4联或5联)控制液压缸和马达等执行元件;少数平地机使单个负载敏感变量泵,采用两组负载敏感多路阀(4联或5联)控制液压缸和马达等执行元件。它们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泵源全部采用定量泵的系统在待机时以大流量小压力输出,产生一定功率损失;作业调节过程中既可能产生节流损失又可能产生溢流损失,总体功率损失较大,系统效率低下。其次,定量泵的输出流量仅与发动机转速即泵转速有关,油门控制转速或靠手柄节流均可对执行元件进行调速,发动机转速与执行元件运动速度不独立,工作装置速度相对不易控制,操纵性较差。最后,定量泵系统实现复合动作能力较差,由于平地机具有多执行器,当操纵与同侧定量泵相连的油缸或马达进行复合动作时,执行器的最大速度小于其独立动作时的速度。此外,当载荷不均时,油液先执行低负载,再执行高负载,易造成动作变形。同时负载敏感变量泵和负载敏感多路阀目前的采购主要从国外进口,价格与定量泵系统相比相对昂贵,而且维修复杂程度高于定量泵系统。平地机具有多执行元件的特点,全部采用负载敏感多路阀控制大大增加了元件采购成本和维修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该系统效率高,平地机中各执行元件的复合动作能力强,并且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地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定量泵、优先阀、六通多路阀、充液阀、负载敏感变量泵、梭阀及负载敏感多路阀;
所述油箱设有两个出油口,油箱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定量泵的入油口及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入油口相连接,定量泵的出油口与优先阀的入油口相连通,优先阀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六通多路阀中主阀的入油口及平地机上去转向回路的入油口相连通,六通多路阀中主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的入油口相连通,六通多路阀中的五个副阀分别与平地机的后松土器升降油缸、铰接转向油缸、前轮倾斜油缸、铲刀摆出油缸及前推土板升降油缸相连,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充液阀的入油口相连通,充液阀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负载敏感多路阀中主阀的入油口及平地机上去行车制动回路的入油口相连通,负载敏感多路阀中主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的入油口相连通,负载敏感多路阀中的五个副阀分别与平地机中的铲刀回转马达、铲角变换油缸、铲刀引出油缸、铲刀左升降油缸及铲刀右升降油缸相连通;
所述梭阀上的两个入油口分别与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负载敏感口及平地机上的来自行车制动回路的出油口相连通,梭阀的出油口与负载敏感变量泵的控制油口相连通。
所述六通多路阀中的副阀与平地机中的后松土器升降油缸通过第一平衡阀相连通。
所述六通多路阀中的副阀与平地机中的前推土板升降油缸通过第二平衡阀相连通。
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中的副阀与平地机中的铲刀左升降油缸通过第三平衡阀相连通。
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中的副阀与平地机中的铲刀右升降油缸通过第四平衡阀相连通。
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中的副阀与平地机中的铲刀回转马达通过溢流阀相连通。
所述油箱上的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一滤油器与定量泵的入油口相连通,油箱上的另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二滤油器与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入油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39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